事件背景:6月11日,中國社科院與首都經貿大學共同發布的《中國30個省會城市生活質量調查報告》稱:30個省會城市(拉薩除外)沒有一個城市的居民對生活質量感到滿意。報告顯示,目前城市居民生活質量與期望值尚存在差距。
據《羊城晚報》報道,一份由全國摩天高樓“粉絲”和建筑業、傳媒業人士編撰的《摩天城市報告》近日公布:僅僅計算寫字樓與酒店,當今中國在建的摩天大樓總數超過200座,相當于今天美國同類摩天大樓的總數。與此同時,中國各地還在規劃建設超過300座摩天大樓。如果一切順利,5年后中國的摩天大樓總數將超過800座,達到現今美國總數的4倍。
讀罷此新聞,筆者有一股強烈的隱憂。中國摩天大樓將超世界“摩天學”發源地美國的4倍!可我們的經濟實力與人家相比,其差距無須多言。而我國的“高樓競賽”愈演愈烈,令世界瞠目。
摩天大樓遍地開花,并非全是經濟實力增強,“不差錢”所致。一些經濟實力幾乎排不上名的城市,比如貴陽,今年就規劃建設摩天大樓17座;更加名不見經傳的廣西防城港市,規劃建設的“亞洲國際金融中心”高達528米,比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還要高。這實在讓人匪夷所思!由此觀之,我國“摩天大樓”熱的背后,暴露出發展盲目性。
而這種發展盲目性,又多半出于地方政府“政績”所需。在某些為政者看來,一個城市無論大小,無論貧富,如果沒有摩天大樓高高聳立,似乎就不夠現代化,從而也就顯得為官一任,政績平平,臉上無光。而摩天大樓恰恰是一種顯示財富和實力的“政績”,比任何政績更具視覺沖擊力。在此思維主導之下,動輒拿出幾百億元的公共投資打造地標建筑,競相“逐高”,也就不奇怪了。
這種追求“虛假繁榮”的政績觀以及摩天大樓“高度癡迷癥”,后果相當嚴重。德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勞倫斯曾經警告,經濟衰退或股市蕭條往往發生在超高大樓落成前后,因為這種投資狂熱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萬科董事長王石也曾指出:“高樓建設不能拋開現實情況,更不能超越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步水平,否則高樓建設將不再是紀念碑、里程碑,而有可能成為墓碑。”
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是否富有和現代,要看其人均收入和人們衣食住行是否幸福。為政者應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生方面苦練發展內功,地標建筑、摩天大樓再多,也是“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花納稅人的錢,蓋摩天大樓裝點城市的門面,進而裝點官員的政績,必須受到制約。“虛假繁榮”的政績思維不除,“摩天樓”瘋長不止。要遏制“摩天樓”熱,不妨先過過“民意關”。有人大代表曾經建議,建摩天大樓,應經人大審議批準,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推薦閱讀
聽完墨西哥央行行長卡斯滕斯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演講后,我終于確認了一個判斷:除非有意外發生,下屆IMF總裁必將繼續由歐洲人擔任。 6月13日,IMF執行總裁候選人之一,墨西哥央行行長卡斯滕斯來到彼德遜國際經濟研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何勇海:中國摩天樓超美國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615/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