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昨日被拘了。沒錯,就是以那首《同桌的你》,打動萬千多愁善感的莘莘學子的知名音樂人。可惜,這次不是同書桌而是同酒桌,酒桌之后是酒駕。9日晚,高曉松駕車在京發生交通事故。經酒精檢驗,已構成醉酒駕車行為,因涉嫌危險駕駛罪,高曉松被北京警方刑拘。
此事迅即成了熱議話題。其實,最近關于醉駕的新聞一直是各媒體關注的焦點。因為5月1日是醉駕入刑正式施行的日子,十天來,媒體都在“候著”當地首個或首批醉駕入刑案。高曉松,不是醉駕入刑的新法施行來,第一個因醉駕被拘的,卻似是名頭最大的一個,可算“醉駕被拘的第一名人”吧。
名人的關注效應,自然不同于一般民眾,這是“高曉松醉駕被拘”成為昨日熱門話題的重要因素,卻不是唯一因素。至少還有兩點重要原因,成為此事被迅速熱議的助力。一是此前輿情鼎沸的藥家鑫案,二是日前莫少聰等明星的吸毒案。
這兩起風馬牛不相及的案子,
和高曉松本不該存在關聯牽扯的,但藥家鑫案一審后,高曉松在微博上放出“狠話”:“朋友問我怎么看藥家鑫案?我說即便他活著出來,也會被當街撞死,沒死干凈也會被補幾刀……另外鑒于西安音樂學院學生集體支持藥家鑫,今后音樂界將不接受他們,生命都漠視的人會愛音樂嗎?”就是這種崇尚私力救濟的“撞死”“補刀”“替天行道”以及封殺一切的暴力論調,引得輿論大嘩。
生活的吊詭,就在于它時常會和你玩一把黑色幽默。在高曉松醉駕之后,編劇六六就翻出這條微博,并說:“我把這條翻出來,給自己也提個醒。遵紀守法,做個不危害社會的普通人。”上述微博中透出的道德高調和暴戾之氣,在六六這句質樸之語中,或應該羞慚無地,消解無形。就算如宿醉乍醒時還殘存一些“酒氣”,在網友此番的“起哄圍觀”,也該消解殆盡了吧。
網友在圍觀中,無聲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這還只是第一波輿論關注的動力,而聯想到前不久莫少聰吸毒事件,再反觀此事之后高曉松朋友的表態,或許能發掘輿論關注的其他動因。前不久,莫少聰獲釋后復工,其經紀人稱“小禍是福”,也曾引來如潮批評。連吸毒被拘這樣的“禍”,都
能被視為明星增進關注度的“福”,這樣的福禍轉換,確實讓人瞠目結舌,匪夷所思。進而也讓人憂慮娛樂明星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召力。因為只要還有基本文化恥感,都不應將吸毒這樣的違法行為,視作自己演藝事業的“借力點”。
可惜,高曉松事件中,我們又看到了這眼熟的尷尬一幕。高曉松好友小柯在與其通話后表示:“高曉松反倒覺得這是件好事,可以借此沉淀一下。他說他需要平靜下內心。”這里的“借此沉淀”和莫少聰事件的“小禍是福”,何其相似,簡直如一母同胞的孿生相。這話也讓高曉松事后“對不起,永不酒駕”的承諾顯得輕飄飄,如酒后醉話一般。正如他那藝術簽名,讓人覺得醉駕如此危險的違法犯罪行為,竟也成了可以“沉淀”的“可遇不可求”的藝術事業接力站。
我們希望關于“沉淀”的表態以及承諾書上的藝術簽名,只是醉酒后的不清醒不理性。那么如何給他醒酒呢?或許只有公正的法律裁決,才能擔此大任。只有讓醉駕者得到應有的嚴懲,才能警醒當事者,震懾觀望者,并讓此次備受關注的“明星醉駕案”成為一次公益性的高效的普法盛宴。
推薦閱讀
80 后美女總裁董思陽的魅力形象 閱覽導讀:董思陽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然而她有優秀的一面,不到 30 歲就已經資產過億,她是具有決策力的美女總裁,她喜歡在博客上和大家分享心得,她是 80 后的精神導師。此外,她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高曉松“酒桌的你”你看到了什么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511/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