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7日訊(記者 張翔) 4月27日上午,中國十大質量人物、“中國零缺陷之父”、《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作者楊鋼博士,北京大學質量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馬智宏博士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就什么是“零缺陷”管理方法以及如何“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談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中國十大質量人物、“中國零缺陷之父”、《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作者楊鋼博士,北京大學質量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馬智宏博士做客中國經濟網 王巖/攝
中國十大質量人物、“中國零缺陷之父”、《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作者楊鋼博士 王巖/攝
北京大學質量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高級工程師、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馬智宏 王巖/攝
閱讀提示:《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告訴了我們什么?
本書告訴人們,怎樣追求最高的工作境界,創造“零缺陷”的工作目標。 本書的優點是運用大量生動有趣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工作理念和價值,論述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諸多方法和途徑,回答了怎樣創造“零缺陷”的工作目標。 在日常工作中,“對”是“標準”,“做”是“執行”,每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效率”。因此,本書對于各行各業都是一本必備的工作指南。
“零缺陷”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在訪談中楊鋼博士表示,“零缺陷”,用象征性的語言表示,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完全的表達是,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是第一次。其次,是正確做事。楊鋼談到,現在太多的人根本不管事情正確不正確,這是錯誤的。第一次把事做對,實際上就是“對預防的呼喚和吶喊”,就是一種未雨綢繆。第三點,就是做事的方法、執行力,也就是競爭力的問題。楊鋼表示,這要結合不同的國情、不同的企業理念來理解,美國人對“零缺陷”的概念很清楚,但是,在日本,當年的教育部長新鄉重夫為了“零缺陷”的理念專門去拜訪了克勞士比,可考察后發現日本人不適合這個理念,所以日本后來就把它變成一個裝置,叫“零缺陷裝置”。
楊鋼談到,目前我們大部分的管理方法,全部都是外來的東西,傳到了中國往往會發現它不適合中國的國情,所以,好東西到了我們這里必須要做一個本土化改造的工作,如果不改造,效果就不會好,不是東西不好,而是我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出了問題。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事在人為
接下來馬智宏博士結合實際談了“零缺陷”在企業中的表現,他認為,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對,包含三個層面的意思,首先:做正確的事是一個戰略問題;其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是執行力的問題;第三,“第一次”是一個效率的問題。
另外,馬智宏談到,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對,還包含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即:事在人為。美國人想問題做事情首先是要以事為主,中國人以人為本,以人為主,所以事在人為,就是第四層意思,把主題和人融合在了一起.
“零缺陷”理念助企業成長 產品質量提升
馬智宏在談到“零缺陷”管理對于企業的意義時表示,首先企業從生存的角度來討論,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這和人的發展甚至可持續發展是一樣的。其次,從產品這個角度來說,產品是企業的生命線,產品的質量如何,是企業的關鍵所在。如果說按照原有的傳統思考方式,質量是檢驗出來的,那是錯的,要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第一要在意識上明確,企業品牌的建立,高質量產品的生產,其次要將科學的方法和執行結合在一起,雙方面完美地結合。
馬智宏表示,之所以要引進“零缺陷”理念,是因為它可以幫助企業節約成本,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就是花的成本最小,第一次如果不把事情做對,比如圖紙設計差錯太大,那在實際施工過程當中返工,不光是材料的浪費,人工的浪費,還有周期的浪費,這種浪費是很驚人的。所以,一定要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這樣的理念,要在正確的理念指導下做正確的事情。企業是一個經濟組織,最少的成本投入,最大的效益產出,那就是最好的企業。
馬智宏談到,“零缺陷”理念需要貫穿到企業的生產、管理、營銷的方方面面,甚至黨的建設。他表示,中遠船務有三種員工,一種是合同正式員工,另外一個是勞務派遣制員工,第三種員工是就是現在講的農民工,農民工有4萬6千人,占到中遠船務集團所有員工的76.4%,如何把這三種工人很好的凝聚起來,需要有一個優秀的理念指引,即: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零缺陷”理念幫助社會找到自己的“心”
楊鋼談到,孟子講過一個故事,一個農夫他的家里雞丟了,到處去找,可是他的“心”丟了他從來不去找。他表示,一個人一定要有精神層面的東西,不應該只著眼于物質,同樣,一個組織如果要達成共識,也需要一個理念,有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零缺陷”理念就有了精神上的東西。目前整個全社會就是缺少了精神層面的東西,我們的很多努力才失去了意義。
楊鋼表示,應該用“零缺陷”理念找到自己的“心”。“零缺陷”其實就是誠信+認真,其中,誠信就是它的核心理念。中國人目前十分缺乏的誠信,所以“零缺陷”理念才能起到震撼作用。談到企業的產品問題時,他表示,現在很多的困惑,都是因為我們就產品來做產品。就產品質量說產品質量,我們已經走到了一個無解的怪圈里面,因為產品質量是結果,不是原因。要找它的原因,必須是在它之外找,就像東坡先生說的,我們作詩的工夫在詩之外,這恰恰是我們現在很多人走到迷途的原因。這個“詩之外”指的就是我們的工作的質量,只有工作的質量才有可能保證的產品質量,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才可能真正使得整個組織變得有質量。
人生工作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在談到“零缺陷”理論在中國的發展時,楊鋼表示,目前中國還處在第一步,基本上是制造業,接下來將會發展到一些服務業。而“零缺陷”理論美國則大部分從制造業都轉向了服務業,政府、金融等領域。
同時,他表示,“零缺陷”理論對于個人的工作、生活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個人的成功不能只著眼于一個方面,成功和我們的人際關系,人生哲學,都有很重要的關系。
馬智宏表示,“零缺陷”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達,即:“人生工作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思維方式,就是意識上講的東西,思維方式或者是正的,或者是負的,正的,比如努力生活的念頭,負的,比如消極逃避的念頭,如果聯系克勞士比“零缺陷”理論來講,首先要有心,要有思維,這非常重要.
推薦閱讀
走進遍布全球的每一間酷巴客冰淇淋餐廳,溫潤親和、質樸懷舊的歐陸風格,浪漫溫馨、莊重典雅的歐式貴氣立刻襲面而來,在這樣靜謐和緩的空間里,屏氣凝神,聆聽生活的節奏,無疑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其濃郁的口味入口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零缺陷”理念幫助社會找到自己的“心”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428/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