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第40期剛剛開始,我在想媒體人的眼光是需要大家關注的,所以我找了找身邊媒體的朋友,我相信,媒體人對媒體人就是這期的亮點吧。于是訪談就直接走向了這個媒體人,他就是媒體人里的一個,我們都是媒體的觀點。
楊曉春
遠觀:遠觀訪談錄第40期很高興接觸到媒體人楊曉春先生,說實話做媒體很多年了,已經做了39期,我們采訪過導演,但是今天和同仁一起說媒體,我想是第一次,我想問下,曉春現在主要做什么?
楊曉春:大家好,很高興做客遠觀訪談錄接受主持人遠觀訪談,我現在任職于國際新聞快訊社編輯記者、中國國際文化產業網報記者、中國電子網報編輯工作,平時也在做一些媒體策劃,寫一些評論文章。
遠觀:現在收入情況怎么樣,都說做媒體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您認為這責任該是什么呢?
楊曉春:現在收入情況整體來說還可以,呵呵......個人認為收入不是主要的,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對于媒體的責任問題,我認為每一位媒體人都該肩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媒體要“促進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傳播”,作為媒體人,我們不但要做好黨的喉舌,更應該堅持“客觀、公正”的思想態度,反映好百姓的心聲,媒體對國際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影響日益加強,對人們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日益深入,對各類媒體來說,樹立和秉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遠觀:現在我突然覺得你是個很有正義感的記者或者媒體人,但是我想問下,你對網絡一些網絡紅人或者一些網民的超自由漫罵怎么認為,你覺得互聯網在當下的具體情況是不是需要一些門檻,需要凈化下,比如說宋祖德比如說什么潛規則之類的?
楊曉春:每一個媒體人最初從事這項職業都應該是富有正義的人,只是部分人被當今社會的不良風氣所腐蝕了,呵呵......我就時常提醒自己要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談到網絡紅人,我想如果這個人真的對社會有較好方面的帶動或影響,我感覺還是不錯的,應該支持一下。相反,而由一些公關公司給錢就進行炒作的話,我不是很支持,雖然現在是商業經濟社會,但是應該先對“被炒紅人”進行詳細了解,這樣才是肩負起了社會的一種責任。在今天這種高速發達的互聯網時代,在網上確實應該制定一些相關的舉措來規范一些人故意擾亂社會公共秩序或誹謗他人的人。
遠觀:我發現曉春的思想很純潔,很干脆,你對互聯網的未來怎么想,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我感覺現在媒體人是很有深度的,比如說你我都扯媒體,而媒體本身現在,網絡門檻低,但是做到精品很難,你是怎么想的?
楊曉春:我對互聯網未來的還是很看好的,特別是第四媒體互聯網媒體,就其本身而言它集傳統媒體特點于一身,而且在地域的限制上很小,節省了很多資源,應該多多扶持一下互聯網產業。之所以網絡門檻低,所以,就現階段而言我認為對互聯網的規范還需要很漫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媒體人堅持好“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就我們自身而言還需不斷的去努力學習,做好每一件事情。和遠觀兄認識也有段時間了,我本人還是很欣賞你的工作的,很有獨到見解。
遠觀:我對見解本身屬于顛覆,我也想其實你們也許比我更顛覆,本次我們感謝楊曉春的做客,希望未來我們一起繼續談有關于媒體的話題,目前我相信還有很多的話屬于機密了。
楊曉春,男、漢族,1987年生于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資深媒體策劃人、社會評論員、編輯、記者,現任國際新聞快訊社編輯、中國國際文化產業網報總報記者、多家媒體網站特約通訊員,參與過多家企業的策劃宣傳報道和國家級、省級的新聞報道,曾對多為藝術名家做過專訪,文章作品及采訪新聞在報刊及央視網、中國新聞網、騰訊網、網易、鳳凰網、中國青年網、中國企業新聞網、中國新聞導刊網、中國新聞報道網、千龍網等百家媒體網站均有刊載
推薦閱讀
《科技與生活》雜志主題稿件征集邀請函 《科技與生活》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創辦的一本國家級社科類綜合性刊物,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 半月刊,大 16 開精美印刷,每月逢 1>>>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媒體人對話媒體人,楊曉春的真心話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427/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