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權威信息,高層已就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作了全國性的整體部署,改革時間表也已確定。這項涉及包括離退休人員在內的四千萬“事業人”的改革,終于正式開閘。
來自高層的信息顯示,今后5年事業單位改革的階段性目標是,在清理規范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行政類和經營類的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在人事、收入、社保等方面改革取得明顯進展。
改革任務復雜艱巨
有統計稱,我國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共計3000多萬正式職工。其中,教育、衛生和農技服務從業人員占總人數的3/4,其中教育系統人員即達到一半左右,另有900萬離退休人員,總數超過4000萬人。
來自高層的判斷認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一些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
有的事業單位對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追求,偏離了公共服務這個公共機構的基本價值取向。此外,已經形成的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結構在改革中很難被打破,成為事業單位改革的最大阻力。這些問題影響了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通過分類改革加以解決。
“甩掉兩頭、留下中堅”
從中央的新部署看,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是此次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尤為突出的主導理念。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未來的事業單位就是公益屬性的事業單位,不再包括行政類和經營類的事業單位。可以說,提高公益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就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個導向已經非常明晰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說。
在國家行政學院宋世明教授看來,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可謂“甩掉兩頭、留下中間(中堅)”。所謂分類改革,即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為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行政的歸行政,市場的歸市場”,宋世明說,留下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甩出兩頭,不是甩財政包袱、甩人事包袱,而是要進行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組織的優化”。
“市場的歸市場”
近年來,一些科研院所、出版社等事業單位轉企改革持續推進,其間也不乏問題、波折。按照中央的明確要求,在轉企改制過程中,須按有關規定進行資產清查、財務審計、資產評估,核實債權債務,界定和核定資產,由統計財政部門依法核定國家資本金等,這些程序不可缺少。轉制單位要按規定注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進行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和工商登記。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后,要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化內部改革,轉變管理機制,并按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原則,逐步與原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其國有資產管理除國家另有規定外,由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責任的機構負責。“推進轉企改制,是最具有標志性的改革動作。但此項改革,市場化要徹底。”宋世明說。
從完善過渡政策看,轉制工作可給予一定的過渡期,比如5年。在過渡期內,可以對轉制單位給予適當保有原有稅收等優惠政策,原有正常事業費繼續撥付。在離退休待遇方面,轉制前已離退休人員,原離退休費待遇標準不變,支付方式和待遇調整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轉制前參加工作、轉制后退休的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計發和調整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保證離退休人員待遇水平平穩銜接。
“這樣才能盡量減少改革的阻力,保證公平公正”,汪玉凱說,為了分類改革的順利推進,在過渡期內“管住增量”很重要,今后不應再批準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據了解,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轉制后,離休人員的醫療保障將繼續執行現行辦法,所需資金按原渠道解決;轉制前已退休人員,轉制后繼續按規定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障等待遇。有條件的轉制單位,還可按照有關規定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
優化、提升、改造
“分類改革中留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也將進行整體的優化、提升、改造”,宋世明分析,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保制度的改革。
自從2009年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省市先期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以來,這一話題一直牽動著社會敏感神經。“雖然進展緩慢,但目前來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總體方向仍與最初的改革思路基本一致”,汪玉凱對記者說。
據悉,高層要求是完善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政策,逐步建立起獨立于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險體系。
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妥善保證其養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合理銜接,保持國家規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此外,還將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年金制度。
一切為了公益服務
“可以看出,未來的公益服務新格局將為公眾提供廣覆蓋、多層次的公益服務”,汪玉凱說,事業單位改革并不是單純地減少數量和人員,經過剝離、重塑后的事業單位,在未來發展中質量將提升,數量也會調整和增加,“一切服從于人民群眾對于公益服務的需要”。
據悉,高層對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組織實施工作安排十分具體。受訪專家解讀道,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應按中央要求穩步實施,條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暫不具備條件的允許過渡,不能搞“一刀切”。“在過渡期內,尤其應嚴格禁止突擊提拔干部、嚴禁超職數配備干部或違反規定提高干部職級待遇。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確保公益事業健康發展”,汪玉凱說。 (據《瞭望》新聞周刊)
推薦閱讀
在廣州日報我們了解到憑借自己化工專業學到的知識、在藥廠工作過的經驗,劉某竟然研發出了瘦肉精配方,并在正規化工廠的車間里偷偷生產由于工人多不懂化工技術,幾年來竟無人發現生產出來的到底是什么。 據新華社電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事業單位改革時間表 引發關注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10410/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