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美劇、韓劇、日劇的愛好者,不難發現,只要是有電腦的場景,“lenovo”標識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其中。有意思的是,聯想未必是這些劇集的贊助商,只是這家全球PC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電子消費企業,已經融入了發達國家市場,出現在千家萬戶中。
如果說,lenovo因市場份額帶來的曝光率增多是客觀使然,我們還能看到聯想主觀意識上的努力突破。在近期好幾本雜志中,封面上的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頗有“高富帥”的味道,或輕輕松開領帶,或簡單挽起衣袖“萌大叔”的造型和過去反差頗大。
在互聯網行業,周鴻祎和羅永浩告訴我們,公關營銷部門嘔心瀝血的炒作策劃方案,往往根本比不上老板一句話所能帶來的傳播效果。很顯然,聯想也已深諳此道。盡管相比互聯網行業高層一些無底線的做法,他們還只能算是小試牛刀,或者說,聯想根本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那樣“放得開”。但即便如此,因為有“反差”存在,楊元慶只需稍有改變,也能超越周鴻祎“赤膊上陣”唇槍舌劍的影響力。
楊元慶最新的說法是,聯想的競爭對手已經發生變化,未來三星和蘋果將會是PC+時代的主要競爭對手。他明確表示,蘋果和三星都很強,但是兩條腿的競爭格局不穩固,聯想希望成為第三條腿,一種三足鼎立的狀態。
所謂PC+,指的是通過云服務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與個人電腦等終端產品連接起來,形成“四屏一云”的產品格局。這是楊元慶提出的,與之類似的概念是“四屏融合”。目前,全球范圍內能在手機、平板、電視、電腦這四條產品線上都開花結果的,基本上只有三星、索尼、聯想和蘋果這四家。
從楊元慶的描述看,日系品牌代表索尼顯然并不在他考慮的第一陣營內。談到轉型,歷史證明日系企業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個“唯快不破”的消費電子時代,比聯想更早強調“四屏”的索尼到現在也未能摸出明確的門道。相反,蘋果即便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電視機產品,卻仍舊被視作“四屏”強者,只因為它叫蘋果。
此外,仔細揣摩如今站在全球電子消費行業頂點的蘋果和三星,除了科技外,時尚也是不可或缺的光環。在這方面,iPhone成為全日本銷量最高的智能手機告訴我們,索尼已顯得不再那么“酷”了。相反,從楊元慶自己出發,聯想正主動讓整個“lenovo”看起來更炫更酷。所謂三足鼎立,說的也是包括市場占有率、技術、潮流感在內的綜合素質。
然而,聯想不可能“本末倒置”,把營銷和引領潮流看得高于一切。畢竟在這家傳統的PC起家的IT公司中,效率、目標,這些關鍵點才是永遠的第一位。
以電子消費行業中細分的手機產品為例,對比蘋果和聯想的供應鏈和生產體系,更能明顯看出這一點。
在人們痛斥蘋果暴利的時候,仍然有很多人愿意花五千塊錢去購買iPhone。其實,蘋果可以更暴利,只是在產品研發和生產上,其投入的成本遠高于其他企業。元器件行業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iPhone對屏幕的材質、質量要求非常高,即便是小小的瑕疵也會被定義為廢品。而這些“廢品”的質量甚至還高于很多手機商成品的屏幕質量,成為他們爭相搶購的零件。
但蘋果這種相對不計成本的做法,并不適用于聯想。沒有高零售價做利潤保障,在聯想的實驗室里,一款很棒的產品可能會因為各種成本指標被不斷削弱,最后變得相對平庸。“平衡”的聯想亟待改變這種現狀,但相對蘋果、三星“微利”又讓它在實操時顧慮多多。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款很棒,且不會向成本“妥協”的產品。只是祭起東風后,也許是康莊大道,或許會打破原有的節奏。不過從細節看,無論品牌還是規模,躋身消費電子第一陣營的聯想比過去有了更多底氣,從目標口號到實際行動,已經在“躍躍欲試”了。
【想看更多互聯網新聞和深度報道請關注樂購網官方微信。(微信號:樂購網)】
推薦閱讀
兩對手旗艦機內地對決前夜,臺灣區圍繞惡意營銷“開火” 兩款可能影響今年全年業績表現的旗艦產品,讓背后的兩家國際化消費電子商展開了互聯網式對罵。據外電報道,臺灣當局周一表示,將針對三星雇傭學生充當網絡水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聯想離“三足鼎立”還有多遠?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30417/26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