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一些城市住戶開始關注身邊的通訊基站,擔心基站輻射會對自己帶來傷害,拒絕將通訊基站建設在自己住宅附近。這使得各通信公司面臨既要保障用戶通訊質量,又無法建立基站的兩難境地,其實這也說明公眾對于通訊基站的不了解,基站、電磁輻射等新鮮的詞匯在人們心中充滿神秘感,讓人產生誤會。為了能夠消除市民對通訊基站的誤會,筆者跟隨通訊工程人員考察了市內的幾座基站設備,為大家揭開基站神秘的面紗。
工作人員來到位于季華路某小區的一個通訊基站,該基站建在樓頂上,高鐵塔曾引來不少住戶的擔憂和投訴,在位于基站10米左右位置,檢測人員開啟電磁輻射監測儀,2分鐘后得到數據,此地的電磁輻射強度為0.73伏每米~0.77伏每米,我國的電磁輻射強度國家標準為12伏每米。數據表明,基站周圍的輻射數據均小于國家標準。盡管如此,圍觀的業主仍心存疑慮,執意要檢測人員到屋內檢測。隨后在距離基站最近的幾戶人家,儀器顯示0.17伏每米~0.20伏每米,仍遠遠低于國家標準。
為了測試更直觀,檢測人員做了對比實驗,對已接通的手機和使用中的電腦進行檢測。在接通電話的瞬間,手機的電磁輻射瞬間峰值達5.0伏每米,接通后下降到1.0伏每米。而電腦屏幕前,電磁輻射值也達到了0.53伏每米~0.55伏每米。這兩個數值,遠高于基站電磁輻射。也就是說,通訊基站的電磁輻射強度在大部分時候甚至不如我們身邊的電腦、手機的電磁輻射量高。
我國基站電磁輻射標準低于國際標準
2006年5月,WHO《基站和無線技術》實況報告,再次給出結論:“鑒于非常低的接觸水平和迄今收集的研究結果,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根據能證實來自(移動通信)基站和無線網絡的微弱射頻信號會導致有害的健康影響。”
據筆者了解,實際上,我國的基站電磁輻射標準比國際標準還要嚴格許多,國際上現存著多種基站輻射標準,如國際非電離輻射委員會和歐盟國家推薦的基站電磁輻射標準均為450μw/cm2,日本郵政省電信技術委員會設定的標準則為600μw/cm2.而中國標準僅為40μw/cm2,嚴格10倍以上。
正在大規模推進建設的3G基站建設,比原有的2G基站更環保,輻射更低。以TD基站為例,TD-SCDMA是移動通信一項新技術,特點是低功率、低輻射。譬如,一個GSM基站的發射功率為20W,而TD基站的發射功率一般只要8W左右。
由此可見,市民大可不必為基站輻射而擔憂,反而若距離基站較近,建筑物阻礙較少的話還能更好的保障用戶手機的通訊質量。
2G&3G智能轉換保障通訊
針對日前有客戶投訴通訊質量下降的問題,通訊公司也在基站上找到了原因,這是因為基站在2G與3G網絡切換過程中產生錯誤信息分配不合理造成的,針對這一現象工作人員從指標定義的公式、通信機理出發,深入分析統計數據。經過逐一認證,最終確認“缺少電子監控平臺、遺漏鄰區配置過多、2G&3G不合理切換過多”為影響2G&3G切換成功率的三大要因。
由于網優分析系統基本依靠手動篩選,來完成2G&3G切換性能指標監控,無法保證網絡問題發現的及時性。針對這一問題,網優中心在現有的“網優信息化管理平臺”中增建“2G&3G性能監控模塊”,提供電子自動監控平臺支撐,以實現對2G&3G性能監控的電子自動化管理。據知,系統上線以來,有效實現網絡指標、告警100%自動監控預警,對提升2G&3G切換成功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據網絡優化工作人員表示,在集中對2G&3G間的相鄰關系配置進行核查時,發現鄰小區頻點錯誤、定義鄰小區不存在等鄰區錯誤達數十項之多,鄰區漏配數大于3條。
為改善2G&3G鄰區遺漏配置過多的情況,網優中心采取定期核查鄰區配置的方法。據了解,全網共有9126個小區,網優工程師每分鐘鄰區核查數為50個,全網核查一次約為3個小時,有效將2G&3G鄰區漏配數量控制在3條以內。這樣一來基站就可以保障用戶一邊2G通話,一邊3G上網,互不干擾,互通互利。
推薦閱讀
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他從1995年至今共用過53部手機,由此萌生了為手機發燒友做一款“性能最高手機”的夢想。他介紹,小米手機,不僅是國內首款雙核1.5G的智能手機,也是全球主頻最快的手機。 蘋果公司將硬件成本不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專家:居民不必擔心運營商基站輻射問題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