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的發布會主題演講上,喬布斯展示了許多魔法,但他還展示了許多其它東西。正如他創造的設備一樣,盡管他自己越來越知名,而其生活卻越來越模糊。本周,喬布斯去世,眾人皆驚,盡管我們深信,只有病魔能迫他離開蘋果,離開他一手創建、深深摯愛的蘋果。關于病情,他只字未提,在他最后一次公開露面時,還穿著高領毛衣、和過去一樣樂觀。本周,他溘然長逝。
在許多方面,如設計、創新、領導,喬布斯超凡卓越。但他最非凡之處在于:能明確傳遞一種希望,它完美、不朽。例如,從蘋果早期的LOGO可窺見一斑,咬了一口的蘋果是人類墮落、殘缺的原型,上面列有彩虹;但LOGO卻漸成希望、進步的信號。
殘缺的蘋果只是喬布斯眾多天才的一面,它在一眼之間捕捉到科技承載的希望。哲學家波哥曼(Albert Borgmann)認為,科技的希望減輕了人類僅僅作為人類的負累,在殘酷而不屈的世界里進行有限的造。《圣經》中說:“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里得吃的。 ”這就是對人類工作的詛咒宣言。所有科技都暗含改寫詛咒的希望,也暗含減輕人類、動物存在壓力的希望。當技術最隱蔽難見時(機械完全隱藏、神力、對于機械能解脫人類繁重生活的無敵),它也就最出名。
沒有一家公司像喬布斯領導下的蘋果,更能將簡潔和神秘性結合。蘋果使得技術不只為極客而生,也合適愛酷的人們,甚至普通消費者。產品能運作、漂亮、沒什么麻煩、式樣出色。極客們想讓技術如此進步:功能越來越多,技術規模越來越多,但蘋果產品一代比一代進步,且簡潔。不論你是5歲還是95歲,iPad正面只有一個按鈕,沒有指南你也可以馬上使用。就算你想看看內部如何運作也是徒勞。不需要極客,也許。iPad是普通人的福音。
進入20世紀,外部世界讓美國人焦慮而沮喪,但有一樣東西無可爭辯地越來越好:個人技術。
2001年9月,發生了9-11事件,互聯網泡沫破裂,蘋果推出了iPod。2010年1月,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持續,失業率居高不下,蘋果推出了iPad。
十年來,政治、軍事、經濟被一連串的失望打擊,但是科技界例外,它被一系列出色的產品重新定義。每一次,喬布斯都獲得更多關注,他的口袋帶著驚奇,大步走向講臺。
在特定的進步上,喬布斯是一個福音傳道者,他也是最好的傳道者,因為他沒有希望之源。他虔誠地相信蘋果“魔法和革新”。在斯坦福2005年畢業典禮上,喬布斯作了演講,談及自己2003年被診斷出患有癌癥一事。他說:“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這是注定的,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開出道路。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臺。抱歉講得這么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教條所局限-- 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這是世俗的真理,它是我們都能感知的,不需要啟發,不需要教條。它并非我們不能做到的事。
喬布斯并非第一個談及這種有意義生活的人,蘇格拉底、佛陀、愛默生都說過。當然,完全理解這種世俗真言需要大量苦行,鮮有人才達到。
細細思考,這種言論沒有給予希望,你無法自我圓滿,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實面對自己。在面對災難與邪惡時,它完全是一種惰性。
可能,在面臨殘酷的現實時,人類系統都會失敗,或者沉默以對,但自我實現的真言還需要恒心。死亡只是生命交替的媒介?對于大多人來說,這聽起來有點冷酷,不算安慰。
不過天才喬布斯勸說我們,至少有一段時間,無用安慰足夠了。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你筆記本包、口袋里的小世界會更好些。在一個無希望的世界,它是一種宗教式的希望,普通人的生活可以更優雅、更有意義一些,哪怕它很快會過時,像2001年的iPod一樣化為塵埃。
有人說,沒有食物,人可以活40天,沒有水可以活4天,沒有空氣可以活4分鐘,如果沒有希望,連4秒也活不了。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可能同樣如此。
今年馬丁·路德·金日,喬布斯最后一次休假。喬布斯去世當天,也是Dr. King一次運動的紀念日。Dr. King是一位教士,他是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SCLC)最后一位聯合創始人。
1958年,在一次新書簽名會上,Dr. King被一位精神病女人刺傷。1968年4月3日,Dr. King在一次集會中談到此事,他當時說自己可能會早逝。他的話和喬布斯的演講如出一輒:“和大家一樣,我也想長壽,但生死有命,我現在一點也不擔心了。”
不過,Dr. King做了喬布斯未做的事:“我只想履行神的意旨,他允許我去爬山,我找了,我看見了迦南(上帝允許給亞伯拉罕的地方,樂土)。可能沒法和你同去,但我今晚想讓大家知道,作為人,我們會抵達迦南。我今晚如此高興。我不擔心任何事,不擔心任何人。我的雙眼看過神的榮光。”
沒有這種希望,生活會好嗎?喬布斯是禪宗佛教的信徒,他相信所有人都可以這樣生活。
我們余下的人,依然要決定:是否技術的希望可以將我們帶到樂土。光是技術足夠嗎?詛咒真的被廢止了嗎?這個麻煩的世界只是在等另一個喬布斯嗎,等另一個傳道者來展示我們的力量嗎?
或者相反,是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希望讓Dr. King生機勃勃,而他的同伴們對其成功只是多余,它只是一次宗教事件,而不是人們需要的。
對于世俗之人來說,喬布斯的信條可能是我們需要的。但對于其它人來說,它可能只是虛有其表,空洞無物。因為它的結果具有魔法色彩,它也曾受到懷疑。
對于未來之人同樣如此。我們的孩子們可能會發現,隨著技術進步只是例外。在自己的圍墻花園,他們充滿驚奇地勞作,但到了糟糕的世界、糟糕的我們之中,他們步履艱難。實際上,可能不該掩蓋困難、減輕負擔,唯一的辦法是擁抱困難,負起擔子,用Dr. King的話來說,就是擁抱“危險的無私”。
不管喬布斯、Dr. King的世俗信條有何局限,他的離去使我們認識到人類社會的“氧氣”是希望。喬布斯讓希望存活,讓我們帶著希望努力,解決遇到的困難,延續一個又一個世紀。
推薦閱讀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Obama)及其夫人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Obama)發唁電悼念喬布斯,奧巴馬將喬布斯稱作“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奧巴馬表示:“世界失去了一位夢想家。世界上很多人都是通過他所發明的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爾街日報——喬布斯:不朽的先知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