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受今年第17號臺風“納沙”和第19號臺風“尼格”的共同影響,廣西也迎來了2011年度影響范圍最廣、影響時間最長的強降雨天氣,廣西桂南及沿海地區連降暴雨,多處村莊、農田、道路、通信設施等被淹或遭毀損,多個城市發生嚴重內澇,而出海捕撈的漁民也不得不回到避風碼頭躲避暴風雨。時下正值捕撈旺季,臺風已經過境,漁民朋友在臺風過后即要出航,廣西移動迅速行動,通過優質的網絡服務,為北部灣漁民朋友臺風后出航保駕護航。
停電嚴重,但迅速搶通
據悉,受臺風影響,廣西移動最高峰時基站停電1762個,基站退服353個。通信保障,緊系民生,面對此次“國慶”的節日保障和抗擊臺風通信保衛戰的“雙重”考驗,廣西移動快速啟動應急保障預警及防汛應急預案,火速出動搶修隊伍緊急進行各類物資調度,并加大對主要受災區域的網絡監控力度和供電監控力度,力保網絡暢通。全區受災基站均于10月6日21時已全部搶通恢復。在受臺風“納沙”影響的重災區潿洲島,經過搶修人員連續工作了三十多個小時,在臺風中停電的基站得到搶通。截至10月7日21時,在南寧、崇左、玉林、欽州、北海、防城港等主要受災區投入油機累計達5826臺,出動維護人員6637人次,車輛2784輛次。
網絡的信號,海上的保障
隨著海上網絡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網絡信號在海上搜救方面提供的通信保障作用日益明顯。在防城港市江山鄉石角村,一位裴姓老漁夫在一次出海捕魚時突遇大風浪,船只嚴重搖晃并逐漸偏離了航線,情急之下老漁夫拿起手機撥打電話進行求救。海警部隊接到求救電話后,馬上聯系了防城港移動公司的網絡維護人員及時協助海警對老漁夫的船只位置進行監控,提供了船只的準確經緯度,最終成功解救了老漁夫。“現在出海到哪兒基本都可以打得通電話,遇險也能及時求救,我們感覺安全多了。”老漁夫激動地說。
今年以來,北海移動已協助出色完成7起海事搜救工作,為漁民和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貢獻了力量,得到了當地漁民及海上搜救中心的一致稱贊。“有了移動網絡和電話的幫助,海上搜救效率提和成功率大大提高了!現在漁民出海,手機必備。”北海海事局海上搜救中心李主任感嘆移動網絡的覆蓋為廣大漁民的安全撐起了保護傘。
網絡覆蓋,溝通無障礙
北部灣是我國西南地區最便捷、最重要的出海大通道,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等活動日益頻繁。在近海北部灣和在遠海中國南海都是我國最重要的漁場,漁業發達,且廣西是南海遠洋捕撈的重要出發地之一,做好海面覆蓋,對中國移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不同于陸地的網絡覆蓋,海面的信號覆蓋工作要艱難得多。北海移動對北部灣海域的移動信號覆蓋工作起步較早。在2003年,就實現了北海—潿洲島航線移動信號的全線覆蓋。由于無法在海面上建造基站,通信工程師們利用高海拔的地理位置區域作為信號覆蓋接續小區,再加上80米以上高鐵塔站點及各項無線射頻技術的應用綜合提升海面覆蓋距離。對于尚未通電的斜陽島,北海移動通過安裝太陽能直放站實現了島上信號覆蓋的延伸。不僅解決了周邊島礁駐島居民的通信困難,還滿足了過往漁民、商船、游客的移動通信需求。
在遠離大陸的南中國海。中國移動在得到海軍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下,2010年成功地對我國駐南沙群島全部島礁顯現了移動通信信號的全覆蓋,也因此順利接過北部灣信號覆蓋的接力棒,將信號延伸得更遠,為遠道而來漁民和海上搶險救援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猶如海邊燈塔般盡最大努力守護南中國海上點點漁帆。
推薦閱讀
2010年3月,沈長富攜妻子去香港游玩,毛節琦提出要給沈的妻子買禮物,沈長富表示不用了,你把我妻子自己購買的禮物折算成錢送給我好了,之后,毛節琦在重慶的金科大酒店送給沈長富夫婦在港購物開銷6萬元。 從2010年1>>>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