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缺概念的中國手機界,把最新的宣傳點放到了“云”之上,還美其名曰“云手機”。
僅在最近,阿里巴巴有阿里云手機,極具爭議的小米科技則推出了小米手機。它們此起彼伏地鼓吹云概念,大有要在一夜之間把中國手機行業推入“云”中的氣魄。
在此,我們理解它們急于創造新概念的心情。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業趨勢已經很清晰地表明,終端越來越具有門戶化和平臺化的特征,將來誰占領了終端,誰才最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王者。為此,微軟、谷歌、蘋果和三星才會打得頭破血流。
所以,阿里巴巴和小米科技為了搶用戶搶市場,同時發力智能手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然而,它們都不是傳統的品牌手機制造商——馬云在中國的電子商務領域內無出其右者,雷軍是搞應用軟件出身,它們在技術實力、行銷渠道和品牌影響力上,都無法與蘋果、三星、LG和HTC等企業相比,如今非要擠入競爭早已慘烈的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手里沒有一塊響亮的敲門磚是萬萬不行的。于是乎,全新的“云手機”概念應運而生。
當然,“云手機”3個字是中國手機企業的原創,但理念是地道的舶來品——沿襲自蘋果公司前CEO喬布斯在今年6月推出的云服務“iCloud”。
兩相比較,還是喬布斯在策略上更顯高明。云服務就是云服務,犯不著上綱上線,非要給手機套上個似是而非的云概念。而喬布斯的意圖也很簡單,就是通過蘋果的私有云(AppStore),讓iPod、iBook、iPhone和iPad等全系列蘋果產品實現資源共享、自動同步。從這里可以看出,喬布斯把云服務定位為一種外部服務,它不是蘋果產品的賣點之一。
反觀國內的 “云手機”,它們除了存儲功能能夠與云服務沾邊,其他多為在手機中嵌入了自己開發的傳統應用(阿里云手機就幾乎不適合非阿里巴巴客戶的用戶,小米手機也不一定能讓還未成為米聊用戶的消費者感興趣)。因此,把僅具有云存儲功能的手機命名為“云手機”,是一種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的誤導。難怪有人評論稱“云手機的云服務體系并不玄妙,它只是換上了一個嶄新的名字,從技術本身上來講沒有其他的變化和升級”。
筆者認為,國內手機廠商應該摘掉“云手機”的光環,讓消費者知道其中的真相:一方面,云計算不僅有存儲的功用,另一方面,云計算本身還有諸多不成熟之處。
云計算于6年前誕生于IT圈,但到今天,IT圈內仍對此質疑聲不斷。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日本索尼公司(SONY)10月27日發布消息稱,將斥資10.5億歐元全資收購索尼愛立信公司愛立信所占50%的股份,并將索尼愛立信納為旗下子公司。日本媒體認為,索尼的手機產品僅在亞洲及歐洲部分國家有市場,而在北美是空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請別用云手機忽悠消費者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