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聯網還處于初級階段
不僅僅是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眾多二線城市也在物聯網產業展開了猛烈的投資。據悉,全國有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了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不少城市還籌建了物聯網產業園。而我國物聯網的“十二五”規劃也即將落地,政策的驅動無疑會加速物聯網的“燎原之勢”。據估算,物聯網的投入是互聯網的10倍,而產值可能比互聯網大30倍,將會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的市場。
2011年我國出臺了支持物聯網發展的專項基金,重點支持技術研發類、產業化類、應用示范與推廣類、標準研制與公共服務類四大項目。據了解,物聯網專項基金總計50億元,貫穿于“十二五”期間,預計5年內發放完畢。
雖然物聯網發展如火如荼,但是相關專家還是理性提醒,我國物聯網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目前,物聯網的應用還是非常窄,大部分應用在安防方面,而物流、醫療、手機支付等市場份額還不是很大。雖然說物聯網可以做到萬億級規模,但是無論怎么做都要到‘十三五’后期才會有所發展。”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葉甜春主任表示。葉甜春主任認為我國聯網發展還處于概念性階段。
標準不統一制約物聯網規模發展
物聯網發展可以說是被提升到了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但是由于核心技術不成熟、標準不統一直接制約了我國物聯網的規模發展。
中國通信標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寶信認為:“標準是從應用中提煉出來的,但是推動大面積應用,形成規;彤a業化就必須依靠標準化,只有抓好標準化才能把最好的創新技術通過產業化,將成本降低,進而才會有更大范圍的應用,這才是物聯網走向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
對此,國家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組長、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張琪也認為物聯網發展應當重在應用、標準先行。
但在物聯網發展初期,各行業、各企業都在各干各的,彼此不能通用,不能是實現互聯網互通,標準不統一直接制約了產業的布局以及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周寶信舉例道:“比如現在的智能交通ETC自動護衛應用,在很多省份之間不能實現通用,給用戶帶來了不便,也影響了其發展。”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經多方打聽,小米的內部員工也并不推薦現在入手這部手機,大意是各方面還不夠穩定。現在小米已經和原來的家電廠商一樣了,完全靠售后服務活著了,所以小米這個機器,目前看,已經是瀕臨失敗的機型。 小米手機終于上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張琪:物聯網發展重在應用、標準先行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