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情是筆者很久還沒想明白的——話說,中國移動入股浦發是2010年3月的事情,盡管這項合作是從資本層面入手,但從業務層面看,從彼時到此時,業界對于中國移動和浦發銀行在手機支付上的解決方案,不能說是不期待,或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緣故,怎么就一年多了,還沒實質性進展了?
支付業徘徊一陣子,幾個會議下來,總算是摸到了半點頭腦——移動支付這點事和中國的很多事情一樣,監管和標準兩大難題就是跨不過的。
看第三方支付機構為自身正名的漫漫征程就可以知道,馬云當年隨時準備把支付寶獻給國家的表態,實質上就是其在監管和政策面前博弈的伎倆或者說策略而已,而第三方支付機構真正獲得監管機構承認,已經是2011年上半年了。央行的支付牌照千呼萬喚也不出來的經歷,支付機構目前回味起來還是痛在心頭,不知道糾結地等了多久。
歷史翻到移動支付這一頁,筆者只能說,事情變得更加復雜了。移動支付領域的參與主體依然復雜,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運營商等等。運營商在移動支付上的積極姿態使移動支付趨勢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更增加了監管的復雜性——運營商的監管機構是工信部,而支付機構和銀行則由央行說了算,那么就是制定標準這樣的事情,等待工信部和央行充分協調、利益平衡,不知道多少時間又過去了。
在多頭監管、利益互博這類事情上,典型案例就是三網融合,三網融合即使一道道相關政策出來,也尚未能解決從中央到地方的監管和利益博弈的問題。
必須看到的是,對于移動支付這種事情,運營商是著急的,但不是最著急的,運營商是重視的,但不是最重視的。中移動忙著談iPhone 4S,老是對資本市場說iPhone要來了,后來iPhone 4S來了,中國移動沒來,投資者不高興了,中移動股價立即降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于運營商來說,iPhone談判這樣的事情關乎大局,而移動支付這樣的事情,目前在其框架中也就是增值業務中的一部分,做好了是錦上添花,就算慢慢來,對運營商來說,影響不大。
復雜性和重視程度,似乎就能解釋文章開頭提出的疑問了,為什么中國移動和浦發的移動支付合作到目前為止也沒什么大動靜。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央視報道,發改委已經啟動了對中國電信(00728.HK)和中國聯通(600050.SH)的反壟斷調查。消息一出,立刻在整個電信行業引起了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那么誰是電信聯通反壟斷調查“舉報人”呢? 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移動支付會擁有怎樣的未來?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