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壟斷法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默默懸掛了3年之后,出人意料地落到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頭上。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9日中午在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接受央視獨家專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該局接到舉報后,就立刻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價格壟斷案展開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
消息一出,業界震驚,輿論鼎沸。有人大聲叫好,認為這是“互聯網界的福音”。有人說這是精心策劃的陰謀,是體制下的部門利益爭奪“鬧劇”。
一份尚在進行中的壟斷調查
根據新華社記者掌握的信息,今年4月下旬,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司(后改為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向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下達了調查通知。6月份,發改委通報初步調查結論:認定兩公司在相關市場具有支配地位,涉嫌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并擬按照有線寬帶接入總體收入的1%-10%進行罰款。兩公司隨后分別提交了為自己辯護的反饋意見書。
10月17日,發改委就有關情況征求國務院法制辦、最高人民法院和工信部意見。會上,各方意見分歧較大,比較集中的觀點是此乃大事,在證據還不充足的情況下,需謹慎從事。發改委在會上表示,將就有關方案在征求國資委和工信部等相關部委的意見后上報國務院。
11月9日中午,在發改委未征求相關部門和企業的意見之前,李青通過央視披露了反壟斷調查情況。
據了解,整個調查過程本來是嚴格保密的,相關企業的員工甚至被要求在談話記錄上簽名確認,“就像接受警方詢問一樣。”因此,報道一出,相關各部委除了感到吃驚,還有些尷尬。而在海外上市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股價也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暴跌和一系列詭異的變化,目前尚不能排除國際資本市場大鱷聞到血腥味而殺入的可能性。
根據我國2008年生效的反壟斷法第44條,“反壟斷執法機構對涉嫌壟斷行為調查核實后,認為構成壟斷行為的,應當依法作出處理決定,并可以向社會公布。”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認為,發改委在調查結論未出的情況下,就在全國影響力巨大的媒體上公布此事的做法“欠慎重”,涉嫌違反了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是否壟斷,要用事實、證據說話。在沒有得出企業壟斷的正式結論之前,不宜公布,否則對企業不公平,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扭轉。只有在實體和程序上都合法合規,符合實際,企業才能心服口服,政府才有公信力。”
與普通消費者無關的“神仙戰”
此次發改委反壟斷調查針對的是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的專線接入市場的壟斷問題。也就是說,無論發改委反壟斷調查最終結論如何,都與普通用戶的寬帶價格沒有關系。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國家發改委正就寬帶接入領域的壟斷問題進行調查的消息11月9日傳出后,中國聯通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應國家發改委要求,提供2010年度向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出租帶寬業務的價格、數量及營業額等相關信息。” 中國電信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福音還是爭利鬧劇 調查電信聯通涉壟斷案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