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戰略性應提升 寬帶成為仍是瓶頸
云計算作為一個舶來品在國內傳播了數年,依然熱度不減,很多專家認為云計算將能夠帶來一次重大的變革,將成下一個信息產業時代的核心。可見,云計算不是以前的小打小鬧了,這一次是動真格的了。
在2011全國"兩會"期間,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可以把信息產業規劃為四個時代:第一個是大型機時代;第二是個人電腦時代,這個時代誕生了微軟、英特爾聯合奠定的"微特爾(Wintel)"聯盟;第三個是互聯網時代,通過企業形態的變化出現了包括Google、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在內的公司;現在,以云計算為核心的第四代,我們稱之為云計算時代,因此,除了技術上的跨越外,由互聯網轉向云計算以外這里面還會催生出很多業態的企業。
孫丕恕從總體上分析認為,在云計算領域,中國和國外的差距還沒有這么大,大家基本處于同步,只是有條件好一點或者條件差一點的標準,但是沒有實質上的差別。
與孫丕恕的觀點相似,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更加看好云計算的實用性。賀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今后一切復雜的計算、收集數據、計算過程都靠云計算中心完成了,你需要什么數據找它給你提供服務就可以,這可以節約社會成本。"并且,他將在此次全國"兩會"上提議把云計算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同時,賀強表示,他在做出以上提議之前所作的調查中發現一個問題:由于寬帶壟斷,寬帶的成本很高。而在美國,谷歌和微軟可以用市場的價格接入寬帶城域網,加上可以自行建設整個北美大陸的光纖傳輸網絡,使得其整體帶寬費用相對低廉。谷歌和微軟還大幅度利用非經濟發達區域獲高度補貼的清潔能源(如哥倫比亞河谷清潔的水電)以及自然冷卻/全直流供電等技術,使得其數據中心的運營費用僅僅是中國的40%,計算資源利用率平均高達42%(約比中國高三倍)。
賀強說:"光是在寬帶費一項,中國企業的成本就遠遠高過美國"。所以,賀強在提案中希望引入新的競爭主體,逐步打破寬帶市場的壟斷格局,實現低成本接入寬帶城域網。這里,如果我們將云計算比作是人體的心臟,而縱橫世界各地的網絡就是人體的血管,只有血管通暢了,心臟提供的高效率才有意義。
曾經被美國雜志《首席執行官》評為12位2010年全球領袖之一的中國企業家鄧中翰,今年再次參加全國兩會。鄧中翰身兼數,既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又是中星微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鄧中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比較看好云計算。
對于云計算,鄧中翰認為,過去十年全球計算架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正在從分散走向云計算,這種變化也同時為新的芯片和半導體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因為,每一次國際大的變革都會誕生出一些新企業,這些新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大都起到了填補了新需求的需要。同時,鄧中翰還透露,國家工程院正在制訂到2030年在半導體高端芯片領域里面的規劃和路線圖,希望國家能夠抓住"大的全球性的分散式的計算逐漸走向云計算"這樣一個技術變革過程的機會。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聯發科雖已成功研制了首款TD-LTE制式的手機終端,但TD-LTE離大規模商用還有段不短的路要走,聯發科和中移動很難在短期內看到回報。而且,包括聯芯科技、華為和中興以及高通等大玩家在內的競爭對手,它們在政府關系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云計算戰略性應提升 物聯網恐“虛火”太旺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