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2011年即將結束,IT商業新聞網盤點了一年來受網民關注的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之: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
據統計,2010年1季度末全國共有260家機構提供第三方網絡支付業務。在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支付牌照既不能亂發,也不能被人為壟斷,更不能成為謀殺中國經濟活力的工具。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各企業心中都有一桿秤,即未來收錢的通道必須是自我掌控的,支付這條線不能讓別人隨意控制,特別對于大企業而言,更是如此重要。但更重要的問題在于,如果支付平臺都逐漸被巨型企業掌控,而且需要牌照,無形中就給互聯網電子商務甚至是實體企業領域都構筑了高高的門檻,新進入者被徹底隔離在外面。
事件回放:
5月27日,首批支付牌照終于塵埃落定,包括支付寶、快錢等在內的27家單位獲得牌照。分析認為牌照發放為第三方支付建立法律基礎,或將引發新一輪收購融資熱潮。
根據2010年6月發布的管理辦法,相關企業必須在今年9月1日之前獲得支付許可證,否則不能從事支付業務。此前外界多次猜測發牌日期,并預計共有32家企業將獲得牌照,不過僅有27家企業獲得牌照。
這張支付牌照的含義是,能夠以合法的身份從事支付業務,避免了此前由于監管缺失帶來的一系列風險。這張許可證覆蓋的范圍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貨幣匯兌等眾多支付業務類型。
中國人民銀行于8月31日在其網站上又公布了獲得第三方支付許可證(支付牌照)的第二批13家企業名單。
繼央行今年5月26日公布了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首批27家企業名單,至此我國獲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達到40家。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旗下的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旗下的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及中國聯通旗下的聯通沃易付網絡有限公司的申請都已經獲得公示,但至今都未能拿到牌照。
相關鏈接:
運營商的角色困惑 布局移動支付矛盾重重
支付牌照不能成為謀殺中國經濟活力的工具
推薦閱讀
有業內人士擔憂iMessage的出現將大幅度削減電信運營商的短信業務收入。但是,iMessage只是蘋果推出的一項應用,并無革命性的殺傷力,尤其是在中國,甚至可能遭遇水土不服的尷尬。 蘋果推出最新版本操作系統iOS5,其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