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尚在進行中的反壟斷調查,經媒體報道后掀起巨大波瀾。此次反壟斷調查劍指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兩家公司因涉嫌價格壟斷被發改委調查。至今,相關部委仍未公布舉報方信息以及立案標準,這讓此次反壟斷調查的出臺過程顯得更加詭秘。
這一消息震動資本市場。據悉,11月9日至11日,中國電信H股漲幅分別為-0.41%、-3.73%、1.08%,且11月11日創出4.59港元的近一個月新低。同期,中國聯通股價下跌5.51%,市值三天縮水65.71億元。
市場份額大就等于壟斷?
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局已經基本查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合計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肯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那么,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或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就等于壟斷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國《反壟斷法》針對的是壟斷行為而不是市場地位。根據《反壟斷法》第三條規定,壟斷行為包括: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經營者有市場支配地位,但沒有濫用市場權利的行為,也不違反《反壟斷法》。
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所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既是政策使然,又并不違法。反壟斷專家談亞軍認為,具備市場支配地位,并不當然地就構成壟斷,關鍵是看其是否濫用這種支配地位實施了壟斷行為。
價格差異就是壟斷?
據李青透露,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存在價格歧視,稱兩家運營商利用市場支配地位,給競爭對手開出高價,而對于沒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價格就要優惠一些。在互聯網專線接入市場,向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出租帶寬價格的差異,必然意味著壟斷嗎?顯然,這不能簡單套用概念,應該基于服務接受者的需求實際情況,比如網絡資源消耗等來考量。
有業內專家認為,ISP專線接入的寬帶產品、服務保障和競爭態勢不同,加上區域因素的影響,每個用戶的交易條件都不一樣,則價格必然會有差異。如果因為價格存在差異就進行價格管控,又成了政府定價。那才是真正的壟斷。ISP專線接入價格若不能按照市場機制定價,將扭曲市場的資源配置。
《反壟斷法》草案立法小組成員張昕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寬帶市場包括零售端用戶接入市場和信源端的接入市場,這兩大不同市場之間形成的約束力要求運營商小心權衡定價。他認為,競爭對手認為定價太高是無視市場規律,忽略了機會成本。考慮機會成本來執行差異定價是一個理性的結果。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蘋果已經贏得了在手機虛擬鍵盤中進行滑動選字的專利,其他智能手機或將面臨著在虛擬鍵盤中手指滑動字母,上方字母即時變換進行提示的功能侵犯蘋果專利的風險。 目前有消息顯示,蘋果已經贏得了在手機虛擬鍵盤中進行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信聯通壟斷認定存在四大爭議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