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迫切需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要方便,只有使用方便,消費者才會形成使用習慣,”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互聯網應用創新年會電子支付分論壇上,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陳靜表示,“二是要安全,只有資金安全,消費者才敢大膽使用。”實際上,為了解決電子支付中存在的資金安全問題,相關技術手段和規章制度已趨于完善。如移動支付中的多重加密技術,能保證用戶的賬戶資金安全;《電子簽名法》配套法規正在建立并完善中,有利于規范電子支付的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近來還加大了對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支付機構的監管力度,專門出臺了針對客戶備付金(即“沉淀資金”)的管理辦法,讓用戶更加放心。
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網上支付在國內已經初具規模。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我國支付行業網上支付業務交易規模達6197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30.7%,環比增長34.8%。其中,第三方互聯網在線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643億元,支付寶占據了半壁江山。
然而,通過互聯網實現支付并非電子支付的全部,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對電子支付的解釋,電子支付是指單位、個人直接或授權他人通過電子終端發出支付指令,實現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的行為。電子支付的類型按電子支付指令發起方式分為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自動柜員機交易等。在電子支付當中,運營商有望在移動支付領域扮演重要角色,但從目前來看,運營商還面臨政策、標準和競爭帶來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技術標準不統一。
最終標準未定
根據距離的不同,移動支付分為近場支付(即近距離支付)和遠程支付(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支付等)。目前,國內使用的近場支付方案包括基于13.56MHz的NFC(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方案和SIMpass方案,以及基于2.45GHz的RF-SIM卡方案。其中,基于13.56MHz的NFC方案,是全球手機移動支付領域的事實性標準;SIMpass方案由國內廠商主導;而基于2.45GHz的RF-SIM方案由中國移動主導,其信號識別距離最遠可達10米左右。
據悉,為了確定移動支付技術標準,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部委的相關司局曾在2010年11月組織中國銀聯和三大運營商召開移動支付工作研討會,會議傾向于在近場支付領域采用13.56MHz標準,而2.45GHz標準僅用于封閉應用環境,且不允許進入金融流通領域。
到目前為止,中國人民銀行尚未最終確定移動支付的近場和遠程支付標準。在今年9月舉行的移動支付高層論壇上,來自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的專家王立建表示,盡管移動支付的標準尚未發布,但已有5項關于移動支付的國家標準計劃開始制訂。他認為,移動支付不能一味地采用國際標準,因為從長期來看,采用國際標準終將受制于人。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隨著谷歌收購摩托羅拉,智能手機已經形成了三個最為強大的生態圈,分別以蘋果、谷歌和微軟為核心。作為微軟核心生態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諾基亞不僅面臨和其WindowsPhone手機生產廠商的競爭,更大壓力來自蘋果和谷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兩大問題制約移動支付產業發展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