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李琳)聯通電信因涉嫌壟斷成為調查對象,或許成為中國反壟斷法第一被告,此案還未了解,今日,全國21家消費者維權單位集體計 戈三大運營商,指責其泛用強勢地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霸道”行為依然存在,并屢說不改。
21家維權單位指出三大“霸王”行為分別為:贈送服務到期后未經同意即延續服務并扣費,或擅自開通收費服務項目;對預付 費手機號碼的話費設置有效期,涉嫌強制消費;余額不退,屢說不改。
運營商在價格服務上的這些問題由來已久,消費者在此方面的投訴也比較集中,多年來卻緣何屢禁不止?強勢地位、壟斷依然是造成此狀況的主要原因。
運營商老問題依舊,新問題卻層出不窮,用戶對運營商的憤怒和懷疑卻逐年上升。面對用戶的質疑和憤怒,運營商的態度多半是置若罔聞,或者推諉卸責,處于弱勢的消費者面對話語權在握的強勢運營商,更多的只能是無可奈何。
技術復雜不是借口,成本也不是借口(從運營商的壟斷和暴利來看,需要考慮成本嗎?),真實的情況是,運營商骨子里表現出來的傲慢,和對消費者利益的忽視。表面上看,中國三大運營商有些不痛不癢的競爭,但實際上還是那種新型的大鍋飯,中國電信業還是處于高度的壟斷經營狀況。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從何尋求公開和透明?
運營商是時候放下傲慢了。
附:21家維權單位指出三大“霸王”行為
霸王行為1
贈送服務到期后未經同意即延續服務并扣費,或擅自開通收費服務項目,涉及移動、聯通、電信。
“手機報1個月免費體驗”,“免費贈送彩鈴3個月,開通即送20元話費”……這類免費體驗在免費期內確實免費,但過后就是 收費陷阱。一些手機用戶每月被莫名其妙地多扣費,一查才知道運營商擅自為其開通了多個增值服務。
霸王行為2
對預付費手機號碼的話費設置有效期,涉嫌強制消費,涉及移動、聯通、電信。
通信運營商對預付費手機號碼的話費設置有效期,有效期滿,不管余額多少,消費者均被限制呼出,必須再次充值才能繼續使 用,否則,一旦過了充值期,手機號碼即作廢且余額不退。這導致一些電話打得少的用戶群體,比如老年人,一到有效期就得 反復充值。
霸王行為3
余額不退,屢說不改,涉及移動、聯通、電信。
消費者投訴反映通信運營商在客戶購買充值卡給手機或電話賬戶充值后,不管是否接受過服務,賬戶內的余額一律不退;有的 充值卡過了充值截止期后,運營商既不延期,也不退款。
推薦閱讀
消費者對運營商的投訴,歷年來都十分突出。上述種種,已經成為通訊運營商的“疑難雜癥”。人病了要看醫生,運營商病了,誰來醫治他們的“疑難雜癥”?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齊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發改委對>>>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