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的一項跟蹤專利在上周被公開,該專利所闡述的系統不僅能夠通過移動設備(Kindle?還是任何設備?不清楚)跟蹤個人或聚合用戶,還能夠確定其下一步有可能去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定向投放廣告、優惠券或其他信息。這些廣告、折扣或信息,既可以出現在移動設備上,也可以顯示在此人可能途徑的線路上的顯示裝置上。該系統還可以利用某人的身份ID根據人口統計信息進一步定制推銷活動。
你最好當心,最好別哭
此項專利于2007年三月申請,本月6日剛獲批準。對于任何專利或者應用來說,有兩件事情是需要認真考慮的。一件是其申請的法律保護范圍。這個東西可以告訴你,申請人要想把它作為進攻或防御性的競爭武器到底有多容易。另一件事情是從中可以一窺該公司的戰略。
根據對專利內容的分析,其機制是這樣的,由移動設備確定/提供位置信息。專利所述系統則計算出路徑,然后預測出一組可能的下一目的地。接著,系統會讓想要在此人途徑線路上投放營銷信息的第三方競拍,也許會監控其行進速度和方向,以便進行分時段的顯示,以達到最大的行銷效果。
此外,專利還顯示,廣告有可能會登陸移動設備—包括發送信息告訴移動設備持有者注意查看特定的顯示屏幕。這令人想起科幻小說的情節(或電影《少數派報告》),你去到哪里,個性化廣告也會如影隨形,出現在公共屏幕上。
該專利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Amazon阻止競爭對手采用類似系統是如何的輕而易舉,盡管專利保護的確能做到如此。關鍵是Amazon的實現策略,怎樣才能精準地跟蹤到人,如何才能猜到他們要去哪里,他們對什么感興趣。
他們知道你去哪
根據專利描述,系統可以根據以往的行動軌跡來進行分析,以確定下一個目的地。位置信息可以精確到商場的一個特定點,專利描述中說,可以通過分析手機用戶最近去過的商店來預測其目的地,然后再針對性地投放廣告和折扣信息。
在跟蹤和分析方面,這可是一記重拳,其他公司尚未公開承認能做到如此。“分析”這個詞是有含義的,可不僅僅是指檢查運動模式而已。把位置跟功能綁定在一起。一旦知道了所在地是哪一類設施,你就可以對此人正在做什么做出更加智能的猜測。駐點越多,拼湊出此人做什么事情的場景的機會也就越大。如果把這些數據積累下來,所描繪的場景也會更為完整。
無孔不入,無所不在
現在考慮一下廣告會在什么地方出現。不難想象,Amazon會考慮跟擁有電視、計算機監控、數字信號或其他手段的零售商合作來顯示廣告。
Amazon的方案會比通常的接近營銷(指用戶的方位會觸發附近企業發送信息)更為精妙。根據專利描述,位置信息可以由GPS來提供,也可以采用基站的三角測量來計算。
不過定位不僅限于此。還可以根據手機購買信息來確定位置,因為里面會標明購買是在哪一個商店進行的。從技術上來說,還可以根據Wi-Fi熱點的三角測量來找到某人(此方法Google和蘋果均采用)。也許這樣的系統還會利用面部識別和許可檢查攝像頭數據來辨認出誰在周圍!
當然,不是所有的專利最后都會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但是這個看起來似乎太誘人了(還是太煩人?)。這樣的系統會不會內置到在移動設備上跑得Kindle軟件里面呢?為了會不會放到Kindle里呢?還是已經內置了?
推薦閱讀
RIM日前發布了新一代操作系統BlackBerry10。相比之前的黑莓操作系統,BlackBerry10更加開放。這無疑是個好消息,然而,在開放融合之下,RIM將如何堅守自己的特點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中日漸勢>>>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01/20121229/10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