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里屯太古里將在 2018 至 2024 年間,將現有水環熱泵系統逐步改造為更高效節能的冷水機組+燃氣鍋爐系統,預計改造完成后,項目中業主區域和租戶區域每年總共可節約 1340 萬千瓦時(度)用電。
小區住戶和樓宇使用者的減排任務,可以通過智能家居實現。通過數字化的能源監控、統計和管理,可以更科學地實現樓宇的減排。
智能家居系統可以根據需求調整用電時間,切斷非必要活動的用電需求,還可以在用電高峰期時,提升用電的穩定性。
03「捕捉碳」和「消除碳」
但就算一滴化石能源都不用,一口肉都不吃――何況這并不可能――人類還是會產生碳排放,碳中和的真正實現,還需要將這些不得不排放的碳處理掉。
碳清除主要有自然氣候解決方案即種樹、土壤封存等,以及碳清除負排放技術,是直接從空氣中去除碳。
種樹被詬病在于從樹的全生命周期來看,吸收和排放的碳幾乎持平,并不能真正消除碳,另外還需要大量場地和成本。
碳清除負排放技術用來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過濾收集,再封存起來。微軟就投資并使用了這項技術。
微軟為一家空氣碳捕獲和儲存公司 Climeworks 在冰島的首個商業規模、完全可再生的工廠提供了資金。微軟也是其客戶,以每噸 600 美元左右的價格購買捕獲的二氧化碳,購買一噸就抵消一噸碳排放。
在 2020 年,微軟排放了相當于 11,164,000 公噸的二氧化碳。如果用捕獲碳實現碳中和,微軟面臨近 67 億美元的賬單。
可以看出這種技術目前成本較高,普及推廣還需要時間。
還有一種碳捕集和封存技術是將二氧化碳封存在混凝土中。加拿大一家公司 CarbonCure,就將其他工業流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礦化,儲存于混凝土中。
谷歌 CEO 桑達爾・皮查伊在今年 6 月份的一次直播講話中表示自己非常焦慮。他說,「我們希望,人們發出的每一封 Gmail 電子郵件,在谷歌搜索框中進行的的每一次查詢,都完全不含碳。這是我們的『登月計劃』,這令我倍感壓力。」
不管我們對碳中和的感知是概念還是實際,39 年后的碳中和目標拆解到當下已經并不遙遠,甚至已經迫近,需要更多的人「倍感壓力」的同時,再不必擔心停電。
推薦閱讀
北極星碳管家網訊:核能具有清潔低碳、出力穩定、邊際成本低等特征,且發展沿海核電的部署與我國經濟布局深度契合,是能源供給側尤其是新增非化石能源中最有望兼顧“低碳、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離碳中和還有39年 現在都在忙活什么?
地址:http://www.brh9h.cn/nengyuan/taiyang/31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