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網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彭波也表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面臨持續可靠供電、電網安全穩定、系統總成本上升的挑戰。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李敬如表示,雙碳背景下,以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為代表的大規模新能源并網形式將給我國電力供應、新能源消納、配電系統穩定運行等方面帶來巨大挑戰,面臨電壓越限、線路和配變過載、功率倒送等問題。
“未來五年系統調節能力需求高,新能源消納壓力整體較大。可從挖掘存量電源調節能力,新增一批系統級靈活調節電源,充分發揮需求側響應能力,跨省跨區調節資源互濟等四方面提升系統調節能力。”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電力發展院主任工程師王爽提出,從長遠看,儲能是新能源成為主體電源后系統調節能力構建的必然選擇。南網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彭波也認為,有序發展不同功能定位的儲能項目,可提升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保障大規模新能源充分消納及系統運行安全。
截至2020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超過327萬千瓦,其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超過88%;建成了大量的儲能示范工程,有效驗證了儲能新能源平滑、輔助調頻、調峰、緊急功率支持等功能。
“新型儲能技術走的是宏觀需求引導、微觀技術驅動的路徑。”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儲能與電工新技術研究所所長劉超群表示,未來要強化產品化與應用技術研究、強化儲能系統性能和安全檢測、強化儲能應用管理體系建設等建議。
李敬如也指出,儲能等靈活性資源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亟需對其優化配置和運行控制策略進行研究。建議從加強場景分析、完善指標體系、健全市場體制三方面推進儲能在電力行業應用。
需求側參與系統調節的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單葆國提出,推動需求側資源開發利用,健全完善市場機制與商業模式,加強關鍵技術突破,各方聯動配合形成合力。
搶灘能源數字化機遇
隨著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進程加速,基于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配電系統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一環。
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游敏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數字化轉型是行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大云物移智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和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廣泛應用,已成為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途徑。
國網發展部副主任劉勁松表示,國網新能源云的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數字經濟平臺,建立“橫向協同、縱向貫通”和“全環節、全貫通、全覆蓋、全生態、全場景”的新能源開放服務體系。
南網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彭波表示,數字賦能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顯著特征之一。新型電力系統將呈現數字與物理系統深度融合,以數據流引領和優化能量流、業務流。南網加快電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完善基于全域傳感的實時測量體系,集成碳監測能力,開展碳追蹤/碳計量/碳認證、減碳診斷和服務。依托強大的“電力+算力”,透過數據關系發現電網運行規律和潛在風險,實現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使電網具備超強感知能力、智慧決策能力和快速執行能力。
中國大唐新能源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國華表示,大唐展開基于云邊協同的新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及風電光伏智能運營技術開發應用等研究,“十四五”將全力打造成為“綠色低碳、多能互補、高效協同、數字智慧”的世界一流能源供應商。
推薦閱讀
2025年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下降7%!廣東下達“十四五”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強度目標
北極星碳管家網訊:北極星碳管家網獲悉,10月18日,廣東省能源局發布關于下達省直單位“十四五”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強度目標的通知,根據廣東省直單位“十四五”公共機構節>>>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nengyuan/taiyang/31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