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地產城建:AR更受青睞

在房地產相關領域,參與到海外VR/AR領域投資的公司主要來自A股上市企業。并且投資方向更傾向于AR領域,比如AR眼鏡、手勢捕捉技術和數字廣場AR技術,實際上都有關聯,而且比較巧合的是,投資凈額也比較相近,前兩者一樣,1500萬美元合人民幣在1億元規模。
具體到投資方看,銀江股份主要是做智慧城市相關項目的整體方案提供商,萬方則是來自河北的一家房地產開發商,中茵股份相對復雜,最初公開顯示是對房地產、紡織、化工、電子及通信設備行業進行投資經營,但在今年7月底進行了所屬行業的變更,從房地產改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從上面信息可以看到,原本這幾家公司跟AR/VR行業并無直接聯系,但也可以結合,所以從投資動機來看,對未來業務發展的結合是其一,但也不排除通過AR概念來提升股價,特別是銀江股份,500萬美元的凈額更有湊熱鬧的嫌疑。
銀江股份在以直投的形式投資MagicLeap后對外的表態稱,通過投資可以與Magic Leap進行直接業務合作將其產品運用于智慧城市AR展示領域,并能與Magic Leap進行聯合研發、市場整合等更深層次的合作,但整體上能對其業務產生多大影響,還需觀察。
8.IT供應鏈

在IT等領域,主要集中于VR硬件及相關設備,看來對于IT供應鏈廠商,技術才硬道理。
具體來看,聯想和京東方都參與了AR眼鏡廠商Meta的投資。新材料企業康得新通過專項投資基金的形式投資了美國的3D全息投影、VR/AR技術公司Ostendo;移動互聯網產品與服務提供商聯絡互動投資的有從事智能設備研發和銷售的創業型公司Avegant Corp、知名互動設備與軟件品牌雷蛇;蘋果供應鏈之中的高新科技企業富士康旗下的鴻海集團跟投資了專注于眼球追蹤技術的日本虛擬現實初創公司FOVE;從事精密薄膜光學及延伸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光電元器件制造的企業水晶光電則投資了專注于研發波導式AR光學方案的AR眼鏡光學方案廠商。
作為IT供應鏈企業,其在海外VR/AR領域的出手或多或少會與本體業務相關聯,但更多的或許是對海外VR/AR技術的看好。
集中投資硬件 第三季度緩出手

從時間分布來看,中國企業在2014年及之前對海外VR領域出手很少,這應該當時VR行業尚未引起過多注意有關,畢竟,VR讓世界矚目是在2014年Facebook斥資20億美元收購Oculus之后發生的事情;在2016年第二季度的出手次數最多,達19次,第三季度則和第一季度基本持平,有所回落,這應該與下半年VR行業在國內資本市場上的遇冷相關。

從投資方類型分布來看,京東方、華人文化產業基金(CMC)等一眾投資機構出手較多,投資機構出手應該是看到海外VR市場的實力強大以及退出機制完善帶來的相對低風險;傳聞盛大在海外投資的VR/AR企業有十二家,不過公開信息只有六家;富士康、水晶光電、利亞德等供應鏈占到近12%,水晶光電更是有著曾因身為虛擬現實概念股多次漲停的經歷;SMG、宋城演藝等廣電影視、騰訊、網易等互聯網企業所占比例基本持平,電商雖僅占4%,其中卻有著阿里巴巴對Magic Leap的大力扶持。

從被投資方類型分布來看,硬件比例占到絕對優勢——68%,內容與游戲共占32%。事實上,做硬件的企業一般都會做內容,所以在這63%的硬件被投方中,少不了做內容的。中國企業/投資機構對于海外VR領域的團隊硬件能力更有信心,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海外VR概念來源已久,技術積累深厚,目前屈指可數的技術大牛大企業毫無例外全在海外,孕育新秀當然也更有可為。
創業者說:技術差距不可忽視 海外退出方式多樣
奧圖科技CEO葉晨光認為中國企業投資海外VR /AR公司,大多數出發點應該是在于自身國際布局,當然,也存在炒作概念之流。至于在投資海外之時相對大手筆,可能是由于潛意識里認為以色列或者美國等會在算法、技術上更具有優勢,美國本身的人才結構基礎與超級大國的背景或許也是原因之一。他還提到,國內到現在還沒有在VR/AR領域特別厲害的公司出現,如果有這樣的公司出現了,這種局面或許會被扭轉。
G-Wearables CEO郭成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中國企業之所以在海外VR/AR領域頻頻出手大方,海外資本市場的開放性提供的多樣退出方式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投資人能相對寬松地評估投資風險。
超凡視幻CTO朱昱地提到近期海外投資環境相對保守,中國經濟有所崛起,市場相對熱點更多,是推促海外公司來中國尋求資金的原因之一。至于在投資海外時出手相對大方這件事,他認為海外公司在技術、算法等上的確存在先天優勢,尤其在中外兩國的VR游戲比較上,國外在游戲的風格、美術、技術等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包括主機游戲在內的整個行業都已經非常成熟,而盡管游戲在中國非常火,但自主的主機游戲并不多,更多是手游,網游,而VR游戲更偏向主機游戲。高下立現。
朱昱地提到在這些頻現的VR/AR投資中,的確存在炒作概念的現象。目前VR/AR領域商業模式尚不清晰,更多是“提前上車,火了之后,車上有我”。
蟻視CEO覃政也認為海外投資環境相對保守,而投資機構普遍對國內的項目信心不足,很多海外項目在國外融不到錢,便來中國尋找投資。不過他認為中國一些資本投資海外,更看重的應該是影響力而非實際意義,“說實話中國投資人對海外被投企業了解多深,都不好說。有好多都是跟風投資很久以后,才想起來去美國看看被投企業。”
至于有創業者提到造成對海外投資手筆不同的原因在于海外技術等占到絕對優勢,覃政并不認同,“說實話,國外厲害公司所謂的一些黑科技,好多都是一幫中國留學生做的,中國人的技術沒差,沒有所謂的黑科技,只有學術成果的成功轉化,這一點是需要大量資金加持的。”他認為現在全球技術大融合,并不存在太大的技術優勢的問題。但他也表示國外公司擁有得天獨厚的資金優勢,再加上大量資金扶持,會一定程度上加深技術優勢。“國外投資機構都忍得住花錢砸長期技術研發,而國內公司都被逼著趕緊出產品賣貨。這是殘酷的現實。”
覃政認為盡管海外公司融資金額高,但其開銷更不低,在中國也難免水土不服,他建議國內創業者還是要踏實做事,認準自己的優勢,做好自己的產品才是硬道理,“現在早已經過了拼融資的時代了。”
結語
從整體上來看,騰訊與盛大在海外VR/AR領域的投資出手惹眼,前者手筆不小,后者撒網頗廣。騰訊投資了微軟HoloLens最大競爭對手Meta;阿里巴巴投資了號稱最神秘AR公司、“神龍見首不見尾”的Magic Leap,華人文化對VR拍攝領域的Jaunt、NextVR的連續出手,NextVR在國內得到了包括網易、中信國安以及華人文化B輪投資,專注于VR直播的VOKE也在英途亮相,對中國市場示好。
這是都看到中國資本出手大方,市場大有利可圖,等不及投資方去國外考察,直接來國內露臉了。
不過,確實的技術差距與投資機構對海外技術等的看好,對于國內的創業者來說,跋涉之途似乎更加“路漫漫”了。但正如覃政所說,踏實做事,認準自身優勢,做好產品才是硬道理。等到國內也終于有做的“特別厲害”的公司出現,也就是投資人們扭轉方向盤的時候了。
推薦閱讀
從明年起,谷歌將懲罰那些利用插播式廣告(interstitial)創收或誘導用戶下載App的移動端網站。所謂的“插播式廣告”是指當用戶訪問網頁時,強制插入一個大幅廣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brh9h.cn/a/guandian/yejie/30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