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濫用的“3·15”成監管盲區
“3·15”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簡稱,如今在消費者心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但這并不意味著315可以與消協、維權畫等號。
記者調查發現,網上域名中含“315”的網站不下十幾家,如“315jiage”、“ca315”、“315wm”、“315yiyao”等,有些還將消協維權電話搶注為域名,甚至堂而皇之地掛上了中消協的會徽。當前,互聯網上現存的大部分315網站都是由私人企業經營的,看中了“3·15“本身在消費者心中具有的權威性及其背后暗含的利益和商機。
今年2月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曾曝光了315消費電子投訴網通過曝光、打假要挾企業的行為。有意思的是,315網上就列有上述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的曝光信息。
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向中國青年報記者明確表示,消協從未委托過此類網站協助打假。
315是一個與消費者維權息息相關的數字,但中國消費者協會新聞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對消協的會徽具有使用和管理權,消協對“3·15”等與打假、維權相關的詞語均無專管權。
目前,網站要想注冊一個含“3·15”的域名非常容易。專管域名申請與注冊的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工作人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315在維權領域具有特殊意義,尤其是在一些消費者心中“3·15”代表著打假和維權,但是目前在我國的網絡域名注冊中,315也只是一個字符串,沒有任何意義。一般域名的注冊與使用與其他領域無對應關系,任何人都可以注冊,注冊門檻也很低。”
對于這類打著315旗號的網站,誰有權利進行監管呢?記者聯系了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舉報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接到過大量對藥價315網及類似網站的投訴信息,中心曾發布一則公告,聲明有一些網站聲稱維護消費者和單位的合法權益,但實際上并不具備受理及維權的能力,甚至以收取“刪帖費”、“會員費”的名義非法牟利,致使需要維權的網民和企業受到更多的經濟損失。舉報中心提醒廣大公眾,正確選擇維權途徑、甄別網上維權機構,避免上當受騙。
記者了解到,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直屬國新辦,成立于2004年,主要負責接受對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舉報與監看。也就是說,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是事后舉報機構,負責舉報者與執法機關之間的協調與銜接,并不具備對這類違法網站的直接監管職能。
舉報中心的審核,一般是指核查被舉報網站的身份,如果該網站在工信部沒有合法備案,中心會直接將網站信息轉交給工信部,由其關閉、處理;如果是有合法備案的網站,中心會根據舉報者提供的違法情況轉交給公安部相關部門。
據了解,4月18日,中央外宣辦網絡局向社會公布了整治非法網絡公關行為的舉報電話和舉報網站,此次由中央外宣辦、工信部、公安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開展的整治非法網絡公關行為專項行動,專門針對互聯網上存在的包括暗地收取廣告費、刪帖費等在內的違法網絡公關行為。
“舉報人可以將舉報信息與舉報證據,例如與對方的QQ聊天記錄、付費交易截圖等材料一并發至舉報中心,舉報中心核實后,會及時將舉報案件轉給公安部處理。”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的李小姐稱。
對于這種處理的威懾力,中國消費者協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執法機關曾關閉過一個冒用消協會徽從事收取刪帖費等交易的315網站,但是時隔不久他發現,這個網站又“死灰復燃”,“一切都沒變,還是冒用我們消協的會徽,只是網站域名后綴由.com變成了.cn,動用一點技術手段重新開張,經營的業務和被關閉前一模一樣。”
推薦閱讀
提成單(部分)密密麻麻記錄了病人及介紹人 本報記者余靜攝 介紹一位體外沖擊波碎石病人,就可得到300到400元的提成,而這些錢以治療費為名,堂而皇之地轉嫁到患者身上。4月25日,涇陽縣人民醫院碎石室的醫生小沈(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包裝起來的打假信息靠刪帖牟取暴利
地址:http://www.brh9h.cn/a/43/20110502/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