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的模式,我們也考慮過,新媒體變成一個支撐整個集團運轉的堅強支柱之一的話,至少是需要3-5年,馬上要掙錢就會把我們的品牌做爛,因為你的價值無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這么少的受眾當中體現,一定要有較長的時間里體現。
南都全媒體首席產品官劉波:
很難說未來的方向怎么去走,怎么去掙錢,這個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知道今后是怎樣的,以前可以復制線下的方式去推進,而現在是不知道了。除了我作為一個紙媒來說,除了把原先的做好之外,還要堅持我的立場之外,還有就是要堅持學習了。有一些新的思考,更愿意向一個學生一樣,覺得哪些好,我們趕緊去跟著學,獲得進步。
新華社新華網絡電視楊越:
怎樣掙錢,這是今天互聯網老總絞盡腦汁想的事情,我今天也是希望傾聽業界的高手有什么樣的高招。在創辦的初期還沒有盈利的要求。目前也是在費盡心思去挖掘新的盈利模式,要成功也要兩年以后吧。要掙錢無外乎就是像我們這種媒體,肯定是要做好新聞信息服務,服務好了自然是有客戶,有網民,只要有人在,我就一定能賺錢。很多人燒錢的時候看不到盈利模式,當十年后集聚了人力之后大家就能夠掙錢了。互聯網今天大家找不到盈利模式,你做好服務形式,就一定能夠掙到錢。第二,就是多終端的分發內容,看這個東西能不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新周刊》副主編周可:
其實我更愿意將這個報紙看成一個產品,我一直以來將報紙看成一個產品。新媒體也是這個媒體當中的產生,我覺得兩者并不沖突。新媒體必然要經歷一個相對較長時間的孕育期,才會得到報紙今天這樣的狀態。我們目前看到的廣告,去年已經超過了傳媒,但是從本身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還是沒有達到報紙這么多年來建立的一個標準。兩者并不是一個很沖突的,或者說新的媒體讓報紙這個產品滅亡。我相信大家都看過哈利波特的電影當中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報紙是可讀的,是視頻的。現在的互聯網就讓它變成了一個現實。
我們集團應該是做自己優勢的產品,如何讓報紙這個產品,減弱這個衰落的周期,正如廣播、電視、報紙這么多年可以共存的情況下,互聯網一定可以共存,隨著我們本身所從業人員的重心轉變和轉型,我認為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我認為這個發展周期一定會比報紙所形成的周期要大幅度的減短,會大幅度的超越傳統的媒體。
財新傳媒副總編輯楊大明:
我個人有兩點想法,第一,個人媒體不大會超越,金融時報是100多年的時間,有很多重要的變化,整個的媒體環境和經歷的過程,我們做傳統媒體的還是要經歷。媒體還是強調這種價值,今天做新聞,明天做歷史。所以最終是取決于我們的制度環境、市場環境,中國的整個發展的進程,這是制約媒體下一步的成長。
第二,傳統媒體的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等,各種的發展邏輯,不可能通過一些打通就能夠轉型了,所以傳統媒體的轉型我是有一點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是不同的理解,對于內部結構的變化,通過一些流程性的改造,就說我完成了向新媒體的轉化和過渡、轉型,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融合吧!
在座的各位可能說,我們在討論的是互聯網時代怎樣做雜志,做很好的雜志的機會,最終會在互聯網的平臺上,打造一個各自最優的擁有發展動力的機會。這些還是有很多的探索,我覺得中國的媒體發展的時間,特別是市場引導向下的時間還是非常短的。
《金融時報》副主編、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
最近因為是跟一些國內的老總談到,我其實這次是很想我的總經理來,我是花錢的,我的總經理是賺錢的。所以說賺錢不是我很擅長的。我看了一下英國的獨立報的下滑是達到了33%,這個幾乎就是跟一年前相比,是少了三分之一的市場。為什么中國的傳統報業,或者是比較成功的媒體,因為我昨天晚上碰到了王社長和其他的幾位同行,中國同行的日子相對還是比較好過的,所以我們一直在談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免費的午餐到底能夠吃到哪一天。對于歐美的同行來說,是沒有這樣的奢侈來推遲這個過程,很可能在今后的12-36個月的時間當中,曾經陪伴過我們的歷史上百年以上的報紙,都可能在我們的眼前消失。
這一點想跟國內的同行分享,一個是中國現在是面臨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市場,這個紅利也不可能永遠的持續下去。第二點,不管是傳統的媒體,新媒體還是老媒體,一個沒有產品的媒體是注定沒有市場的。任何的高技術都解決不了最后以什么樣的產品生存的問題。第三點,就是從FT的角度來說,今天講的這個移動終端,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數據來說,應該說是在成熟的經濟體,或者是中國的經濟實體下,可能是一個新的內容,新的增長的模式,還有新的收費模式。我認為是一個臨界點,誰能夠在這樣三個點上找到一個最佳的方案,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勝出的機會。
主持人:
謝謝,我們的論壇很快。作為主持人最后來怎樣總結呢?三句話可以總結和概括,第一句就是堅守核心價值現在很多的傳統媒體都是在尋找自己的發展的空間和戰略,對內容進行了新的理解,從內容到服務,不能以舊的思路來看原來的內容的生產,尋找新的平臺。
而傳統媒體的價值平臺還是高質量、原創的內容。不管是人類今后獲取信息的渠道,怎樣的移動化的改變,我們對于快的信息、深的信息,高質量的信息永遠是人類不變的需求。七位媒體老總和一位觀察家分享的經驗當中,都有自己原先價值的堅守,他們提供的高質量的資訊。新華社這樣大的通訊社來說,是瞭望世界、觀察世界的高質量的信息。
南都提供的是區域化的公共信息。這些東西,也是包括新周刊提供的時尚觀念的資訊,內容的采集者來說這是這些年來堅守的價值,新媒體的平臺的轉移,這種理念是體現出了八位嘉賓的堅守,就是堅守核心價值。
第二句話是尋求轉型的戰略,剛才易觀的老總提到了,互聯網是一切的核心,不管是哪個平臺,最終都是匯集和聚集在互聯網的價值之上。尋找轉型的時候,大家會看到每一位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新周刊是新媒體的思路來經營@新周刊的微博。蘇州廣電除了占據了60%的收視率,在本地都是無法競爭的,但是他們仍然是尋求新的空間。
其他的幾位專業的媒體生產的流程在改造,平臺在新的延伸。我想都體現出了轉型的努力,有的是兩年的,有是的3-5年的時間的答案,沒有明確答案的可能是有更多的期待和想象力,將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案例和模式
推薦閱讀
昨日下午,“安利杯”2012大學生計算機作品大賽頒獎典禮在重慶大學舉行。來自重慶、廣東、四川等11個省份和港澳臺地區的大學生,在分別參加地區比賽后,由組委會決出了晉級決賽的26支代表隊。 你是不是在手機上設置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媒體峰會分論壇:傳統媒體困局與突圍路徑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630/7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