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延參對早報記者說,自己曾是網絡的抵制者,認為網絡就是游戲,僧人與網絡格格不入,更不能容忍小徒弟玩網絡游戲。然而看到小徒弟們談及網絡便眉飛色舞、神采飛揚,一聽師傅講課就愁云慘霧、沒有動力,他開始試著去認識網絡。
2006年,釋延參投身博客社區,每天將寺院的生活和小徒弟們的戰斗寫出來分享,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出家人沒有仇恨,又沒有多大的煩惱,我在博客里挺受歡迎,通過網絡認識了眾多網友,他們向我傾訴自己的煩惱,漸漸習慣我的閑言碎語”,對于釋延參來說,為眾生解憂排難是要義,如同在現實的生活中,前來傾訴、求助的人總是源源不斷,網絡為那些遙不可及的人提供了平臺。
“寺院的生活很緊張,它是一種集體的學習和生活,晨鐘暮鼓,每天的學習任務很重,出家人面對的學習壓力要比普通人大得多,如果一個僧人不看書、不學習,如何去理解這個社會,融合這個社會,又怎么能做到言傳身教?”釋延參認為網絡是出家人學習不可缺少的手段,他舉例說,以前要去一趟普陀山,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路費,通過網絡,敲擊三個字,或許就是幾分鐘,便可以瀏覽整個關于普陀山的信息;同樣,徒弟們想聽法師講課或者閱讀一本經典,現在只要鼠標動一動。
釋延參還要求徒弟們經常上網和使用微博,在他看來,世界已離不開網絡,傳統文化再精彩、輝煌,如果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終究要被淘汰。“社會在進步,面臨的課題、挑戰越來越多,網絡給大家提供了很大方便,也會給大家帶來很多困惑,在平衡之間,寺院的學習和生活,網絡是首選,既節約時間,又比較方便。”
在一些網友看來,科技是把雙刃劍,網絡上紛紛擾擾,佛門凈地,難容科技之戾氣,也擔心僧人涉世太深,影響修行。釋延參則認為傳統文化的普及,脫離了現代媒體,就像少了一條腿,很難走遠,而生活就是修行,而不是閉門不出獨善其身,只有融入社會,才能影響社會,才能造福社會。對于戰爭、災難以及網絡上傳播的一些丑惡現象,釋延參認為這是社會與生俱來、無法避免的東西,需要用一個端正的世界觀、人生觀去看待,如果把所有的目光都盯在負面事件上,勢必造成自己人生的灰暗、慘敗和災難,“生活當中,社會里難免風風雨雨,陽光普照的地方再廣闊,也總有寒冷的地方,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多關注善良。”
釋延參算得上是一個十足的微博控,在微博面前,有些無法自拔,無論是在寺院還是在趕路,他都會忙里偷閑抱著手機刷新微博,和網友互動,微博走紅后,他每日的安排滿滿當當,來訪者川流不息,很多時候,他需要靠一罐又一罐“紅牛”來補充能量,即便如此,他仍不忘關注微博,此時,身邊的徒弟就不得不拿走師父的電腦和手機,強行讓師父休息。
每天的必修課:
念經和發微博
徒弟聽課要同步整理課堂筆記并發布微博,每堂課都有攝像機全程記錄;每次出外,釋延參都會帶幾名乃至十多名徒弟,徒弟們各司其職,負責開車、更新微博或錄制視頻。
釋延參不僅自嘲“土得掉渣”、“口音雷人”,還經常打趣小徒弟“傻呆肥圓”,微博中,他與小徒弟的對話更是笑料百出。在釋延參的管教下,他們的生活簡單、忙碌,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念經、微博。
目前,釋延參常住衡水市景縣開福寺,和他一起生活的還有30多名徒弟,其中大多為80后、90后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大學畢業多年,有的正在校讀書,最小的徒弟剛剛15歲。如果不是穿著僧衣,很難找出他們與普通年輕人的差別,他們用手機,玩電腦,愛網絡、愛音樂,追一些明星,有小徒弟愛看動畫片,也偶爾玩網絡游戲,平常的生活中,小徒弟們經常吵吵鬧鬧,甚至有時爭得面紅耳赤。
“他們都比較單純,缺少煩惱。他們本來都非常有個性,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很叛逆,他們因為內心的信念來到這里,寺院的清規戒律漸漸磨平了他們的棱角,清靜的環境讓他們變得平和,當然,他們有的還是孩子,要用包容、理解的態度去對待。”釋延參說。
釋延參的一名徒弟告訴記者,一些人存在這樣的誤解,認為出家人都已看破紅塵、不悲不喜,其實不然,“他們都是普通人,選擇出家只是選擇了人生的一條路,選擇簡簡單單生活,讓心安靜,讓心坦然,而豁達、寬容的心態需要在生活中一點點精進。”釋延參稱社會對空門缺乏了解,空門并不是滅絕之門、拋棄之門,也不是在社會之外之門,這個空門同樣是為了告訴大家,應該正確看待生活的煩惱和困惑,讓自己更有智慧地生活、學習、走過人生。
對于小徒弟來說,要領悟生活智慧,練就超脫的心態,寺院的學習至關重要。寺院的作息時間很有規律,每日清晨5點,小徒弟們起床上殿早課,念經拜佛,飯后,若無活動則自行誦經、打坐,晚上還有一次晚課。釋延參在寺院期間,會另外安排學習時間,分別在上午、下午和晚上,集體開課,授課內容主要包括詩詞、歷史和《紅樓夢》的講解,每次課程約兩個小時。
釋延參對徒弟聽課有著嚴格的要求,他們要同步整理課堂筆記并將心得和疑問發布在各自的微博里,釋延參的每一堂課,都有攝像機全程記錄,以備其他寺院的徒弟學習。“小和尚們大多年輕、思維活躍,如果你用呆板的心態,枯燥的書本上課,他們不光抵觸,還會叛逆,所以要選擇生動的教學方式。”釋延參非常注重徒弟們的文學知識積累和寫作能力,他要求徒弟發微博,就是為了提高他們的寫作、語言邏輯能力,他還經常要求徒弟寫文章,而每年的高考作文成為小徒弟們必須完成的作業。
釋延參有大量時間在外地活動,走訪名山大川、名剎古寺,參加社會活動,舉辦書畫展等。2007年,他曾運作中國佛教網絡電視臺,制作佛教節目,每次外出,釋延參都會帶上幾名乃至十多名徒弟一同隨行,徒弟們各司其職,有的負責開車,有的更新微博,有的負責錄制視頻。在釋延參看來,現代社會合格的僧人必須德才兼備,具備更高的傳統文化知識和社交能力,這也是他培養徒弟的方向所在。
這些選擇出家的年輕人大多沒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并非如影視作品中描述的那樣有過大悲大喜的過往,他們有的是因為個人追求,有的受家庭氛圍影響,出家后,他們同家庭仍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現實中,選擇出家和還俗都相對自由,此前報載昆明一方丈還俗結婚,引發社會關注,釋延參表示,在佛教中,任何一個出家人,抵擋不住紅塵誘惑,不想繼續出家生活,只要通過正常程序,都是合法的,出家還俗也并不罕見。
推薦閱讀
導航在Web中扮演一個回答用戶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的角色。好的導航是一個網站的主要基石。而在開始設計一個網站或者改版一個網頁時,它往往是設計師第一個面臨的挑戰。 01 導航設計之信息架構 信息架構決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釋延參走紅網絡:網絡的好處說不完
地址:http://www.brh9h.cn/a/22/20120628/7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