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忽悠話不知道讓多少創業者誤入歧途,很多創業者為了便于向VC融資,創業之初就拼湊所謂的“夢幻團隊”,這樣的團隊絕大部分是很難產生預期的公司經營方面效果的,當然也對融資沒有幫助。現在VC基本都一窩蜂地看傳統行業的成熟項目,這些項目的創始人團隊和管理團隊很多甚至是農民企業家,沒什么學歷,不懂什么管理學,有的是一身的市場打拼經驗、膽子和魄力。他們在5年前、10年前創業的時候,沒有人會說他們“團隊很強”。甚至像Google、騰訊、百度、等成功企業,當初創業的時候,又有誰說過他們的團隊很好,VC投資的時候,這些創業的毛頭小伙怎么看都不是“團隊很強”。
所以,“團隊很強”其實有點兒“事后諸葛亮”的意思,對一個成功的企業,說不清它怎么成功的,就可以歸功于“團隊很強。”另外,從那些成功的企業里出來的人,在VC眼里,也可以作為好的團隊的必要條件,可是這些所謂“團隊很強”的團隊,除了拿VC的錢方面比較成功之外,到底有幾家把公司做成功了呢?連續創業成功的創業者又有幾個呢?
VC說“我們看重的是團隊”,其實這不是一句完整的話。盡管他們也許確實是投資這個團隊,但創業者千萬不要以為VC不會炒掉你,也許VC是因為你和你的團隊才決定投資,似乎沒有理由炒掉你,但VC隱去的后半句是:“如果公司運作良好,我們是投資你們的團隊,否則,我們會炒掉你,因為沒有誰是不可缺少的。”
VC看項目就跟姑娘相親找對象一樣:VC說看重的是團隊,就像姑娘說看重的是小伙兒的人品;VC說你的團隊不錯,就等于姑娘說小伙子“人好”。可大家都知道,只有沒錢、沒好工作、沒好家境、沒長相、沒學歷……什么都沒有的人,才會被姑娘用“人好”來“夸獎”的。因此,當VC真的這么“夸”你的時候,你也就知道他其實是想說什么了。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不會干預創業者對企業的管理。”“我們評估項目主要看三點:第一是人、第二也是人、第三還是人。”“我相信你們的團隊可以把公司帶到上市。”通常情況下,潛臺詞是:“你們這幫傻帽,要是能把公司做大,算我瞎了眼!”

6、我們的基金投過xxx等很多成功的項目。
幾年前,VC在國內還是新鮮事物的時候,拿著大把美元的外資VC是大爺,融資的企業得求爺爺告奶奶才能找到機會跟VC見上一面。現在的世道反過來了,在國內A股和創業板的催動下,滿世界都是投資公司、VC基金、個人投資者。只要是好項目,就輪到項目方做大爺了,該投資人、VC做自我推介,說服創業者來接受他的投資、拿他的錢。
這個時候就是投資人之間的競爭了,他們比拼的是什么呢?除了投資價格之外,主要就是所謂的“實力”和“業績”了。說到實力,最重要的就是資金規模了,這個外資基金有優勢。一般的外資VC基金動輒3、5億美元,有些甚至超過10億美元。而本土的大部分人民幣VC基金,盤子只有3、5個億人民幣,超過10個億也不多。于是乎,VC在各種場合,鼓吹自己的時候,開口就會說自己手下管理著幾只基金、合計有多大規模。可是這家VC管理的基金是面對全球投資、還是專注中國?真正可以投資在中國的比例有多少?單個項目能夠投資額度有多大?這些才是創業者關心的。
另外,VC的業績不是表現在管理多少錢、投了多少項目,而是成功了多少個,回報情況怎么樣。很多VC就靠著5年前、10年前的某個成功項目賺足名聲,滿世界忽悠,可是從此再也投不到一個像樣的項目了;還有很多VC就靠著“傍大款”,跟著大牌VC屁股后面投,也能僥幸揀點漏;也有很多“成功”的VC,只做2、3輪投資,甚至只做pre-IPO投資,1、2年之內沒有上市可能的項目根本不看。不要看VC吹噓自己的投資業績有多么成功,只需要問他幾個小問題:“您公司上一個成功的項目是幾年前上市的?是在第幾輪投資進去的?投資后多久上市的?您本人有過成功的項目嗎?”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有20家公司IPO了。”“我們正在募集一個20億的人民幣基金。”“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投資失敗的案例。”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臺詞是:“這么牛逼的VC,怎么聽起來不像我們自己啊!”
7、我們能夠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幫助。
VC的錢其實跟別人差不多,比如山西煤老板、江浙富二代,但VC自己絕對不會這么看,他們常常號稱他們的錢更有價值,除了錢之外,他們還會附上“增值服務”。
VC的商業模式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如果把雞蛋放在10個籃子里,即便打翻了9個籃子,打碎了9個雞蛋,只要有個1個雞蛋孵出小雞,他們就算成功了。實際上,絕大多數VC公司不會只把“雞蛋”(資金)放在10個“籃子”(被投資企業)里的,通常甚至VC公司的一個合伙人都需要做“照顧”10多個左右的“籃子”——做企業的董事會成員。VC合伙人要是能夠為每家企業每月花5到10個小時去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幫助企業出謀劃策,就算是謝天謝地了。這些VC每天還要忙著見一大堆新項目,國內國外、省內省外、飛來飛去的,能夠帶來的“增值服務”可能僅僅是為企業省了一點兒廣告費而已。
當然,也有少數真的能夠提供增值服務的VC,但數量少得可憐,應該不超過十分之一。如果某個VC碰巧剛好了解企業所處的行業,或者認識某個不錯的職業經理人,也許還真的很給企業提供一點幫助。這些有價值的VC通常有過多年創業并成功的經歷,但他們中的大部分遠離企業經驗多年,對市場的感覺已經與實際脫節。絕大部分VC所謂的“行業經驗”,真實情況是這樣的:你做新能源的,他也認識一個煤老板;你做醫療器械的,他投資過保健品公司;你做B2C電子商務的,他看過十幾家垂直B2B網站。最可怕的是那種投行出身或VC公司成長起來的VC合伙人,他們毫無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卻可以拿被投資企業做試驗田,給企業提供所謂“戰略規劃”方面的“增值服務”,常常會把企業整到溝里去。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在這個行業有很多經驗。”“我們能夠給公司帶來戰略價值。”“我們跟紅杉、鼎暉這些VC也很熟,跟摩根、高盛這些投行的人很熟,以后的融資、上市我們很容易搞定。”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臺詞是:“我們其實都是MBA出身,做過幾年投行券商,沒有經營過企業,什么行業發展、戰略、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我們統統不懂!趕緊上市撈一筆就好了。”
推薦閱讀
無錫尚德困局又有新進展,但博弈仍在繼續。 據消息稱,9月27日下午,無錫市長朱克江前往尚德電力召開市政府現場辦公會,宣布從市、區兩級成立領導、服務小組協助尚德,小組成員包括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優勢國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VC十大忽悠用語:創業者,我看好你!
地址:http://www.brh9h.cn/a/04/20120929/87233.html